【教育读书】童蒙求我,师道尊严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教育读书】

童蒙求我,师道尊严
    《易经》蒙卦开篇就点出了一句极为重要的话:“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意思是:非我去求幼童,而是幼童来有求于我。
    为什么一定要“童蒙求我”呢?
    不仅是因为“师严然后道尊”,更是因为,对于孩子来说,只有真诚,才能学有所成。
    爻辞中说:“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意思是,向老师求教要带着一颗真诚的心,就像向上天庄严卜筮一样——卜筮时,不能针对同一件事反复卜筮;同样,向老师请教时,也不能拿同一个问题反复问。因为,若是对一个问题再三提问,本身就是一种不信任的表现,对老师也是一种不敬和轻侮,进而会彻底断送学习者明理增益的机会。
    作为学习者,如果在求学时没有一颗真诚的心,必然与真正的学问擦身而过,也就不可能接收到更高层面的智慧!
    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积极、自觉的学习态度的背后,正是一份纯粹的真诚。
    所以,孔子教育弟子的原则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如果学生不是在真正遇到问题、苦思冥想的时候,如果还没有到反复琢磨又理解不透、想表达又说不出话的时候,孔子是不会去引导他的。俗话说“医不扣门,师不顺路”,也是这个道理。
    虽然作为教育者,念念都是想要教育成就学生,然须待“童蒙求我”,才能抓住其窗口期,契理契机地感化、引导、启发对方。
    这就是道法自然的教育方式。教育的本质,不是灌输,而是唤醒。惟其如此,所以亨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