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安山文学】赵哲||《徐福东渡》连载三:第三回 狼烟四起惊禅梦 弱肉强食各争雄(长篇历史传奇影视小说)

 主编:非   
                   第三回   
狼烟四起惊禅梦   弱肉强食各争雄


诗曰:
三皇五帝繁众生,夏商周朝诸侯封。
九洲十万八千里,群雄割据势狰狞。
春秋十国称霸道,战国七雄为枭雄。
血染黄河泪满江,一代一代放哀声。
炎黄子孙多磨难,试问杀伐何时休。
天宫下凡太阴星,胸怀大志苦用功。
稷下学宫求《大圣》,崂山道法更精通。
集思广益揽百家,独尊儒学取真经。
狼烟四起惊禅梦,刀光剑影道难成。
七尺男儿仰天笑,黑暗何时见光明。
话说徐名医听到秦、韩、赵、燕、魏、五国联军入侵齐国的消息,非常气愤,决定跟随驺博士一起去前线参战,保家卫国。但又转念一想,现在齐湣王正在到处捉拿爱子徐巿,说他是妖孽转世,有妨君篡位之嫌。为此,又犹豫了起来,深恐此次前去被齐湣王认出,枉自断送了性命。正在左右为难之际,突然眼前白光一闪,一名道士座下骑一匹白鹿从天而降。
徐猛、驺衍俱是一惊,道士却“哈哈”大笑道:“二位施主,咱们又见面了,是否还记得贫道呀?”
徐猛、驺衍见道人有些面熟,立刻便想了起来,高兴地大叫道:“您是天命真人?”
“正是贫道!”天命真人道个法号:“无量寿佛!”对徐猛、驺衍道:“二位施主,你们二人的爱国之心苍天可鉴,可敬可佩,只不过这一次五国入侵并无大碍,何必大惊小怪?二位实乃爱国人士,且听贫道一句话,这次战乱不必理会,须谨防十年之后才是正患啊!”
徐猛、驺衍急忙相问:“十年之后,又当如何?躬请真人明示!”
天命真人仰天长叹,做歌曰:“西方天门开,真龙降世来。雄风逾三皇,大略驾群才。日落月升起,烟云四处霭。宝剑啸鸣时,七国始统一……”
徐猛、驺衍二人不解,正待再问,天命真人却口尊法号道:“无量寿佛!此乃天机,不可泄露。我今番前来是奉尊师法旨,度化徐公子还缘的,不知二位施主意下如何?”
徐猛、驺衍一个是徐巿的亲生父亲,一个是徐巿的义父,所以天命真人才如此相问。
这时,徐巿刚好拜过祖宗灵位,从庙堂内走了出来,见门前有匹白鹿,甚感好奇,情不自禁地走上前去观望。
徐猛叫道:“巿儿,快来见过道长仙人!”
徐巿听得父亲召唤,见义父驺衍身边站立着一位道长,急忙走上前去,躬身行礼。
天命真人搭眼观看,只见徐巿气宇轩昂,精神饱满,举手投足斯文雅,谈笑风生显圣哲。相貌生龙凤之姿,眉宇含仙风道骨。龙睛凤目,虎额熊颧,高高的鼻梁下方,上嘴唇的右边还生长着一颗黄豆粒似的贵人痣。只是还正值未冠年少,略显幼稚罢了。
天命真人喜不自胜,从怀中掏出那个钵盂“铮”的一声,用指头在上面轻弹了一下,做歌道:“两髻山顶桃源洞,白鹿为驾邀青龙,羽纶飘飞修大道,隐声匿迹读《黄庭》。”吟罢,执住徐巿的手说道:“公子天生英姿,禀赋聪慧,当今天下虎狼作祟,烽烟四起,为何要去搅那潭浑水?走!走!走!你和我道家有一段仙缘,且随我去拜见祖师爷,还你一个逍遥自在、成仙得道、金刚不坏之身!”
徐巿合该与道家有缘,听得钵盂铮响,三魂七魄早已归附道士所去。正要叩头拜师,只听得那对仙鸾惊叫着从西方飞来。众人急登高埠观看,只见西方狼烟滚滚,烈火烧红了半边天。
驺博士大叫一声道:“不好!”急忙取出竹筒,占蓍一卦,已知卦中凶险,两眼扑簌簌落泪,仰天长叹道:“完了!完了!大好河山势必要葬送在昏王之手!”
徐名医和天命真人俱都猜测到了八、九分,已知齐国都城临淄大难降临,凶多吉少。
“忧国忧民实可佳,乾坤变幻随造化,杀伐不息从此起,十年之后归一家!”天命真人在一旁作歌。歌罢,对徐猛、驺衍道:“二位施主,不必过于难过,齐国气数未尽,还有十年国祚,但只是从今往后国运日衰罢了!”
徐猛、驺衍深知天命真人乃得道高僧,他的话绝非枉言耸听的荒诞谬论,待要细问,只听天命真人又说道:“驺博士才高八斗,满腹经纶,只是生不逢时,未遇真君明主罢了,这一去,相见渺茫,我且送你几句偈言,且须谨记在心!偈言道:'天地之间人为贵,众人之中王为主,诸子百家都罢黜,躲避焚书稷坑儒’!”
天命真人说完,扯住徐巿的手就走,并回头对徐猛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天地人伦修之于身,谦虚谨慎道德乃真,祖师爷还在等待着我们,去也……去也……”徐猛还没有明白过来是怎么一回事,天命真人早已抱起徐巿跨上那匹白鹿倏地一声而去。
天命真人携徐巿走了之后,徐猛、驺衍眼望着都城临淄方向的熊熊烈火,心中着实担忧,初衷未改。徐猛安排好家中的一切事务,和驺衍一起并马向都城临淄奔去。
齐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的国家,齐国的开国之君是殷商时期鼎鼎大名的姜子牙。斩将封神之后,被周武王分封到了东海边上来治理齐国,靠他的齐天大才,没几年便把个落后的齐国治理得繁荣昌盛。到了齐桓公的时候,国力就已经超越了诸侯各国,齐国从此便傲立诸侯。齐桓公振臂一呼,应者云集,成为当时春秋时期的第一霸。到了齐威王、齐宣王的时候,他们锐意改革,重视学术,推动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成立了稷下学宫,涌现出了一大批像驺衍、孟子、荀子、淳于髡、田骈、接舆、慎到、环渊之类名扬天下的饱学之士。
只不过到了公元前368年,齐国内部出现了政变,田齐造反,权臣田氏完全取代了姜氏,姜齐变成了田齐。田齐在位没几年便去世了,后又传位于齐湣王。
齐湣王是一个昏庸无能的君主,在当时群雄逐鹿、狼烟四起的局面下,他看不清形势,不知道秦国已成为山东六国最凶险的敌人,对其他各国的合纵抗秦政策阳奉阴违。齐湣王虽然对秦、赵两大军事强国怀有很深的戒心,但是他投鼠忌器,时而联赵攻秦,时而联齐伐赵。为了一丝蝇头小利,还经常派兵兴师动众去攻打其他小国,最后弄得人乏资匮,国力憔悴。
看到齐国这种情况,秦国认为有机可乘,于是就联合韩、赵、魏、燕一起向齐国展开了进攻。
齐国军队在五国联军强大的攻势之下,节节败退。五国联军很快就以排山倒海之势攻克了齐国的首都临淄。临淄的老百姓四散溃逃,躲避战乱。齐湣王也弃城而遁,却在逃亡途中被楚国人淖齿所杀。
齐湣王的儿子法章犹如丧家之犬,东躲西藏,实在没有办法,最后只好逃到沂水巨富太史敫的家中做起了雇工。
临淄失陷,齐湣王虽然被杀,但齐国的大将田单却孤军奋战,率领着一批勇武之师,从属地即墨赶来救援。
徐猛和驺衍半途而遇,便加入了这批救援的队伍,并且献计献策,大摆火牛阵,出奇制胜,打败了五国联军,挽救了奄奄一息的齐国。
再说齐湣王的儿子法章,在太史敫家中做雇工,太史敫的女儿见他长得相貌堂堂,仪表不俗,非常同情他,暗地里经常给他一些资助。危难之中见真情,法章见太史敫的女儿对自己很好,就把自己的真正身份告诉了她。于是,太史敫便把女儿嫁给了法章。
后来,田单在徐名医和驺博士的襄助下,用火牛阵打败了秦、韩、赵、魏、燕五国联军,找到了法章,便把他迎接回宫,拥立他为襄王。太史敫的女儿便被册封为王后,称为君王后。一年之后,君王后生了个儿子,取名曰:子建。
从此,齐国又恢复了正常。
徐名医和驺衍也就各自卸甲还乡。
再说天命真人把徐巿抱上白鹿之后,径直奔两髻山顶的桃源洞而来。两髻山离东郭偃村只有八、九里路程,徐巿还没有坐稳,那匹白鹿几个纵跃便到了山顶。
天命真人把徐巿从鹿背上挟下,悄悄地对他说:“到了徒儿,祖师爷在上,我们且进去行礼吧!”
天命真人走进洞去,言行举止都是格外的小心。
徐巿不知祖师爷乃系何人,只好小心翼翼地问:“师父,祖师爷他在哪里?”
天命真人把左手食指放于鼻端“吁”了一声道:“不可多问,进洞之后,切莫鲁莽,只管叩头就是了!”天命真人嘱咐了徐福一句,率先走入洞中,双膝一跪,磕起头来。
徐巿不敢再问,只好匍匐在地,跟随着师父只管叩头。两个人行的都是三拜九叩晋见大礼,做得一丝不苟,特别虔诚,特别认真。天命真人作完最后一个揖,伏地祷告道:“祖师爷在上,小徒今日下山为您收下一名徒孙,姓徐名巿,望尊师广开法力,渡化他超脱凡尘,免遭厄难。无量寿佛!”
天命真人祷告完毕,又作了三个揖,叩了九个头,拜了九拜。徐巿也学着天命真人的模样作了三个揖,叩了九个头,拜了九拜。
神龛之后并无动静,室内空无一人。天命真人却说:“祖师爷已经答应让我收你为徒了,来!来!来!向我叩头,行过拜师大礼!”
徐巿转过身体,请天命真人坐好,恭恭敬敬地向天命真人也作了三个揖,叩了九个头,拜了九拜,行过拜师大礼。
师徒二人这才站立起来,徐巿满洞内寻找祖师爷,除了自己和天命真人之外,哪里还见得半个人影?不由地问天命真人道:“师父,您说祖师爷已经答应收下我这个徒孙了,怎么不见祖师爷?他人在哪里?”
天命真人道:“祖师爷周游四海,偶然间才在此处落一下脚,你怎么又能见得着他呢?不过祖师爷已经留言在此了,且来看!”
徐巿跟随天命真人又往里走,洞内供奉着一尊塑像,塑像的正前方竖一牌位,牌位上写着九个大字:“道德真君老子之神位。”
徐巿这才明白自己的道家师父天命真人乃是李老聃的徒弟,那么自己也就是道德真君李老聃的徒孙了。
天命真人又朝着祖师爷的塑像作了三个揖,叩了九个头,拜了九拜,方才站立起来,走近塑像。
塑像下面的神龛上放着一只红木镶金书匣,书匣内有一卷帛书,乃是李老聃亲手所著的《老子》一书。《老子》一书的上面还有一卷竹简,天命真人双手入匣取出竹简,只见竹简上面写道:“鳞爪未丰乃为虫,困龙焉能在洞中。寻仙求神去借水,展翅过海到东瀛。”又写道:“巿中有福,巿是福。无中生有,有生无。道家修道,道难到,缘自还缘,缘自通。”
再下面还有一行小字写的是:“道门洞开,有缘自来,福至东海,善哉善哉!”
天命真人观罢,交于徐巿道:“祖师爷赐你法号,又送给你一份厚礼,你可要谨慎收留,他日定会应验!”
徐巿不解其意,接过书匣,用绸绢包裹好,收下。问天命真人道:“我尚未见祖师爷之面,祖师爷何时又赐名于我?”
天命真人道:“竹简的下面,不是有'道门洞开,有缘自来,福至东海’等字样吗?其中那福至东海的'福’字,就是祖师爷为你赐的名讳,快快谢过祖师爷,从今往后你就叫徐福。来!来!来!为师我给你讲一段祖师爷小时候的故事。”
祖师爷姓李名聃,因为双耳齐肩人们都叫他李耳。祖师爷的家乡有一座大山名叫:阴阳山。阴阳山很高,遮天蔽日,山北见不到太阳,长年冰天雪地,寸草不生,山南烈日炎炎,庄稼枯焦而死。老百姓受尽了苦难,祖师爷目睹了这一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心想解救老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这一年他学了一身的好武艺,于是,便骑上青牛飞回了家乡,来到了阴阳山前。祖师爷使开法力,挥动神鞭向阴阳山打去,只听得惊天动地“啪”的一声巨响,一鞭子便削去了山顶,那山顶飞呀飞呀,飞到了山东便成了泰山。再一鞭子打去,把山腰打到了河南成了平顶山。因为这一鞭子用力过猛,鞭梢抛断,手中只剩下了一根鞭杆,祖师爷长长地叹了一口气,顺手把鞭杆插在了地上,地上的这根鞭杆也就成了现在的铁柱子山。家乡的父老乡亲们都很感激祖师爷,于是,便修庙塑像,纪念祖师爷的功德。
有一年,孔子也前来拜访祖师爷,并向祖师爷请教“礼”的学问。祖师爷对他说:“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一个人的命运是和时代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只有顺乎自然规律,才会向好的方向转变。像您倡导仁义,欲恢复周礼,我看只能像笼中鸿鹄那样,空有满腹经纶和远大的抱负,也会无从施展!”
孔子听祖师爷说得有道理,继续问祖师爷道:“当今天下英雄逐鹿,战乱四起,勿以周礼而治天下,何时得安乎?”
祖师爷又道:“当安则安,当乱则乱。天下之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此乃历史演变的规律。将来西秦崛起,就会有称王称霸的人出现了。只可惜好景不长,刚刚合了几十年就又分开了!”孔子听得非常入迷,连连点头。
天命真人一口气讲了许多道德真君神奇的故事,激发了徐福的好奇心理,使他瞪大了眼睛,忍不住地问:“周朝八百年已尽,那称王称霸的人是否应该出现了呢?”
“现在还不是我等谈论国家大事的时候,走,且随我来,祖师爷当年给我们留下了几卷经书,我们必须把它取走,免得以后皆遭火焚!”
徐福跟随天命真人走入石窟,推开石门,只见书堆如山,琳琅满目。那堆书有道家的、法家的、儒家的、墨家的、还有农家和阴阳家的,应有尽有。
天命真人从书堆之中挑选出了几卷《道德经》《诗》《书》《易》等包扎在一起,放在白鹿负的驮篓之内,徐福也择了一卷《伏羲八卦》揣在了怀中。
二人取到经书,返身回到祖师爷老子的塑像前,再次复行大礼。天命真人道:“徒儿,狼烟四起,那称王称霸的人很快就要出现了,他要征服天下,我们只能远离内陆,到偏远的海岛上去修身养性,求得正果了!”
徐福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既然师父有意退隐,远离红尘,徒儿悉听尊便,哪怕走到天涯海角,小徒安有不相随之理?只不知师父要投往何处去?”
“战火很快就会烧遍九州,我们且须躲避得越远越好。东海岸边天尽头有一座大山,名曰:崂士山,现有我师弟阳子居在那里修炼,我们不妨先去投奔他吧!”
师徒二人商议已定,立即出发,一同骑上白鹿,眨眼间便来到了东海岸边。但只见:黄海湾处巨峰起,水天一色浪如烟。旭日东升天尽头,风景秀丽赛桃源。
师徒二人走上山来,观的是奇花异草,闻的是鸟语凤鸣。刚走到半山腰,突然听得有人作歌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天命真人辨得此歌乃出自师弟之口,接过来咏道:“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者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意志相和,前后相随……”
徐福听得兴起,也接过师父的歌头朗诵道:“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
作歌那人听得有人相和,慌忙下山,立于灌木丛道旁,见天命真人携一少年走上山来,躬身相迎道:“不知师兄驾临,有失远迎,罪过!罪过!无量寿福!”
来人正是天命真人的师弟阳子居,只见他:道袍缝百衲,纶巾歪一旁。左眼皮上挂一根青草,右鬓角下沾一片黄花,手中还拿着一枚刚刚啃噬了一半的青苹果。
天命真人知道师弟一向放荡不羁,亦不和他计较,挥手对他说:“头前带路,安排住所,让我和福儿住下!”阳子居半疯半癫,嘻嘻哈哈,边笑边承诺,对天命真人的话倒是言听计从。果然头前带路,一个健步就跃上了十数个台阶,身法特别敏捷。他把天命真人和徐福带进一处洞中,此洞曰:觅天洞。洞内家当齐全,吃的喝的用的全部都有,说:“师兄,你们就住在这里吧!”
天命真人和徐福在觅天洞住下,这可乐坏了阳子居,觑得天命真人不在身边,便追撵着徐福,让徐福叫他一声师叔:“快叫!快叫!叫我一声师叔!”徐福耐他不过,叫了他一声:“师叔!”直把他高兴得一蹦老高,手舞足蹈,欢天喜地地大叫:“好!好 !好!我也有徒儿了!我以后就传授与你太乙玄门剑法吧!”说着,他便在洞内找了一根烧火棍开始比划了起来。一边比划一边说:“看着!这就是太乙玄门剑法。先刺,后挑,再撩,再劈,再挂。然后便是钩、挑、点、拨……”
徐福看得津津有味,手舞足蹈,他的师父天命真人却一步走进洞来。
阳子居立即罢手。
天命真人并没有生气,只是淡淡地对阳子居说:“本门剑法一向都是传内不传外,只传本教中人,我虽然收得福儿为徒,但福儿只是我们道门的俗家弟子,并不是我们道教中人,你为何却拿护教大法在福儿面前卖弄?”
阳子居低垂着头怯怯地问:“既然收得福儿为徒,他为何又不是我们道教中人?”
天命真人思忖片刻方才说:“师弟,你且不必多问,从今往后,白天我教福儿学文,夜晚你就负责传授福儿练武吧。在此期间,你一定要尽心尽力传授,切不可松懈懒惰!”
阳子居正要把太乙玄门剑法传授给徐福,听得师兄吩咐,连连答应道:“诺!诺!”
从此,天命真人白天教徐福习文,阳子居便夜晚教徐福练武。
光阴荏苒,一晃便过去了六个年头。这一天夜晚,阳子居正在洞门前的巨石峰上跟徐福演练太乙玄门剑法,他的大师兄天命真人手里提着一把金光灿灿的宝剑走了过来。
他要和徐福比划比划,试一试徐福的剑功。
徐福自从在两髻山桃源洞中拜师以来,压根儿都不知道自己的师父天命真人会武。此时,见他手提宝剑而来,声称要和自己比武,心中不由得一惊,暗暗地想:“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莫非师父他也是武林中人?……”
天命真人走近徐福叫了一声道:“徒儿,你昼文夜武,已经六载,可敢与师父过上几招吗?”
徐福道:“弟子不敢!”
天命真人命令道:“敢也要敢,不敢也要敢!来吧,为师要和徒儿过上几招!”
言罢,把手中的那柄金光四射的宝剑递给了徐福,自己却徒手和徐福格斗起来。并激励徐福道:“好徒儿,用心了,你若能赢得了为师,为师就把手中这把辟邪宝剑赠送与你!”天命真人说完,马步弓立,双手擎起,摆了一个饿虎扑食的架势道:“福儿,小心了!”挥拳便打。
徐福哪敢和师父动剑?把手中的辟邪宝剑交付与师叔,身体一扭化开了天命真人袭来的劲力,领教了一招。天命真人未待徐福喘息,第二招蛟龙出水紧跟着又至。徐福急忙使了个金蝉脱壳,从刺斜里窜了出去,又躲过了一劫。
天命真人连施两招杀手,都被徐福轻而易举地躲了过去,心中不由得暗暗惊喜道:“福儿聪明睿智,文韬武略都已具备,该是下山的时候了!”
师徒二人各使解数,在巨石峰上大战了二百多个回合,还是不见上下,难分胜负。
天命真人心中高兴,斗得兴起,边斗边唱道:“一从沧桑留剑迹,世事茫茫已经年。封神台上映印月,玉虚宫中经书传!”
徐福以手当剑,舞了一招剑花也接着唱道:“太公留传真秘诀,大法神数动罗天。三锋四刃凝剑体,丸泻显飞合丹源!”
阳子居正在用心调拨徐福,也在一旁接上道:“更同侠气贯肝胆,铸成寒刃诛邪奸,五指齐立舒剑气,金波冲举荡云烟!”
三个人吟咏的都是平时练剑时用的歌诀。
最后便一起合唱道:“妙山老者神霄客,沧海桑田太和颠!”
武曲告终,徐福和天命真人各自收招罢手,未分输赢。
天命真人十分满意徐福的剑术,拍了拍他的肩膀,示意他坐下。
巨石峰上,白云缭绕,紫雾霞蔚。天命真人对徐福说:“徒儿,你可知道你手中这把宝剑的来历吗?”
徐福摇了摇头回答道:“不知!”
天命真人说:“坐好了,让为师慢慢地讲给你听!”
阳子居顽皮性情,听得大师兄要讲故事,急忙坐近一些讨好似地从破道袍里摸出来一个脏兮兮的苹果敬献给天命真人说:“师兄您用,请慢慢地讲!”
天命真人并不去接苹果,开言讲道:“九百年前,昆仑山玉虚宫阐教掌门道法元始天尊,因门下十二个弟子犯了红尘之厄,杀罚临身,故此闭宫止讲,命白鹤童子请来弟子姜尚,对他说:'你生来命薄,仙道难成,只可受人间之福。成汤气数已尽,周室将兴,我今赐给你一把辟邪宝剑,命你下山斩将封神,辅助明主,你可早早收拾行囊下山去吧!’
姜尚含泪下山归附西岐,西岐周武王乃是一代明君,量才录用,拜姜尚为相,让他统率大军讨伐无道纣王。姜子牙便手持这把辟邪宝剑斩妖除邪,屡建奇功,为周朝开创了八百年基业。这把辟邪宝剑是玉虚宫掌教原始天尊用金刚所铸,三昧神火炼成,得仙气,通神灵,逢凶自响,遇祸必鸣,乃是阐教镇教之宝。姜子牙开国有功,周武王便封他为齐侯,让他到东海边上来治理国家,齐国从此便富强了起来。姜子牙去世之后,又过了若干年,齐国内部发生了政变,权臣田氏夺权,从此,姜齐变成了田齐。也就是在这次政变的时候,祖师爷为了去平息这场血腥,当路过一处茂密的森林时,只听得森林里边呦呦鹿鸣,祖师爷迈步而入,却发现森林里面有一只受伤的幼鹿,扑倒在血泊之中,身体的下面就掩盖着这把辟邪宝剑。
祖师爷把幼鹿抱起,捡起这把辟邪宝剑,揩拭干净上面的血迹,不料想这把辟邪宝剑却发出了和幼鹿一样呦呦的鹿鸣。祖师爷占课一卦,获悉,幼鹿和宝剑乃是通灵的神物。
姜氏灭亡了,田氏取代了姜氏。
祖师爷得知了这一切,便把幼鹿和宝剑带回洞中,因为要遁形匿迹去闭关修炼,于是,就把这两件宝贝交付于我,并且一再嘱咐与我:'两件神物世上稀,建功立业无人及。本门弟子无福受,赠与化外大能人!’”
天命真人讲完辟邪宝剑和幼鹿的来历,把辟邪宝剑双手擎起,举过顶梁,庄严地对徐福说:“神剑启于真宫里,如影随形入太虚。哀乐长鸣于海上,功成名就莫望西。徐福徒儿接剑!”
徐福上前磕头,跪爬了几步,这时,他不由地想起:辟邪宝剑乃是降妖除魔的神物,锋利无比,珍贵无比,在阐道两教传承的意识上,“剑”代表着“法”,代表着正气,代表着决心,每逢年轻的道士外出云游,师父总会送给他一把宝剑,并且告诫他要谨记教内的规范,不受红尘和外界一切事物的干扰和拖累,若遇俗事羁绊,应当即立断,斩断尘缘。徐福联想到这里,心中十分的纳罕,不由地问天命真人道:“师父,我又不外出云游,您为何要把这镇教之宝赠送与我?”
“此剑择主而安,非你莫属,现如今天下即将大乱,宝剑鸣声不绝,是该你下山平乱的时候了!”
徐福还没有弄明白师父让他下山的意思,只听得天命真人再次命令道:“福儿接剑!”
徐福这才又向前跪爬了半步,表情庄严地把辟邪宝剑双手接了过来,然后又向天命真人磕了三个头,谢过师父的赠剑大恩,也向师叔阳子居叩了三个头,阳子居便趁机又把舞剑大法的口诀一并传授给了徐福。对他说:“剑有三乘,一曰:下乘长剑舞术;二曰:中乘匕首之术;三曰:上乘偃月神术。此三术皆为:钩、挂、点、挑、刺、撩、劈、拨为主。再演变为:抽、抹、戳、横、倒、截、插、削八法。八法相推,错运连环,临敌交锋,游刃有余。应用之时要做到:剑于身合,身于气合,气于神合!”
阳子居把秘诀授完,徐福一一牢记在心,磕头谢过师叔的授艺之恩。
这时,天色已晚,三个人返回觅天洞中,吃过了晚饭,又重新返回到巨石峰上。
巨石峰是崂士山巅的一处高峰,坐在山峰之上,便可看到山脚下浩瀚的东海和那滔天滚滚的巨浪。
天命真人和师弟阳子居,还有弟子徐福,每逢秋高气爽的中秋之夜,便会早早地、静静地、坐在这巨石峰上,听海浪澎湃,看海鸥飞翔,等待那圆圆的月亮从海中升起。
徐福最喜爱的就是这轮月亮,圆圆的、红红的、盈而不缺。自从幼儿时期生活在计斤城三里河畔的时候,每逢八月仲秋,凡是能看到圆月的这几个夜晚,他都会攀登到自家门前左边的那株大扶桑树上,拥抱着二鸾,饱览月色,寻找月光下那东海之中朦朦胧胧的仙山妙景。
“月神出来了!”阳子居兴奋地一声狂呼,只见东方的海面上一轮圆圆的月亮喷薄而出。
天命真人低低地嘱咐了一句:“咱们磕头吧!”三个人一起跪了下去,朝着东方海面上的月亮行起了三揖九拜九叩的大礼。
三个人拜罢月神,刚待要走,只见月光影里一道白光划破夜空,“唰”的一下子坠入东海。
天命真人掐指一算,长长地吁了一口气说:“秦王虎视天下已久,势在必得,今又见慧星坠入东海,六国已经是在劫难逃了!”
徐福虽然在崂士山上学艺,但也深有耳闻,秦国在联合韩、赵、燕、魏联军大败齐湣王之后,又实行远交近攻的战争策略,接二连三地对东方六国发动了攻城掠地的战争。仅只长平一战就坑杀了赵国的军队四十余万人。后来,又在吕不韦率兵攻打赵国的同时灭了东周,夺回了九鼎神器。看来,秦国欲称霸天下已经是早就预谋好了的事情了。
天下为公,神洲大地岂能让秦王一家独占?
徐福想到这里,于是,便向天命真人磕头道:“恩师在上,徒儿有一事相求,不知恩师允也不允?”
天命真人微微一笑道:“徒儿不必言明,你的心思,为师尽知,你随师学艺多年,是该下山了,只不过,现如今天下大乱,我怕你下山,就会被卷进战争的漩涡里去!”
徐福说:“但请恩师放心,徒儿知道什么是当可为而为之,什么是当可不为而莫为!”
“那样就好,你毕竟不是我们道教中人,战争扰乱了你的禅机,即使你在山上修炼,也不会安心,那么,明天一早就让你师叔送你下山去吧!”
徐福见师父猜透了他的心思,低头不语。
这一夜,师徒二人都没有合眼,一直屈膝阔谈到天明。天命真人分析天下的时局说:“七国争雄,旷日持久,韩、赵、魏、燕、楚、齐六国元气大伤,唯有西秦在不断的掠夺中越来越强大。现在关中之地三分之一已属秦国,财富则占了百分之六十。再加上秦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富饶;北可依靠胡族和貉族等少数民族作盟,还有幽州的良马可供坐骑;南有巫山、黔中的险阻;东有崤山和函谷关的坚固,八百里秦川的肥美。人民殷实,战车万乘,斗士百万。攻必胜,守必固。现在又重用吕不韦为相,吕不韦虽然为一代奸商,却会精打细算,又精于谋略,他推行用'德’来感召和笼络臣民,使一贯倡导用'严刑峻法’治理国家的秦国,更加锦上添花,完美无缺。现在的秦国粮草丰足,兵强马壮,武器精良,若要吞并六国,我看正好比矫捷的猎犬追逐跛脚的兔子,定会唾手而得!”
徐福听着师父的言谈,沉思良久,说:“恩师放心,我下山也只不过去见一见世面,最多也只能是悬壶济世罢了,祖师爷当年不是为了解救家乡的父老乡亲于水深火热之中,用神鞭削平了阴阳山吗?我虽然没有那样的神威和本领,但我也毕竟跟随恩师学艺多年,假如不能下山施展一下自己的抱负,那不就等于是满腹经纶的两脚书橱了吗?”
天命真人说:“你生相不凡,吉人自有天助,我只是告诉你,在时机还没有到来之前,且莫卷入战乱,去搅那一潭不属于你的浑水!”
“国家兴旺,匹夫有责。我怎么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国家被别人鲸吞呢?”
“福儿,你千万不要被心魔魇了心志,待你走遍了五湖四海之后,你便会大彻大悟了。以战争消灭战争,并不是一种罪恶,而是一种让天下的老百姓都能过上太平盛世的革命。这些道理虽然一时解释不清楚,但将来终有一天会被后人认可的。你只有亲身感受慢慢地去体会吧!”
徐福正值少年,血气方刚,虽然有满腹的经纶,但却没有阅历过人世沧桑,说话做事少不了有几分的傲气和幼稚。知徒莫过于师父,天命真人知道徐福本性属阴,外柔内刚,又嘱咐了他一句话说:“徒儿,你立志下山,我不阻拦,但我却要嘱咐你一句话,你一定要谨记在心。下山之后,凡事都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逢人处事且不可学习滴水之恩、目眦之恨。自古以来成大事者,能忍常人所不能忍,才能成常人所不能成。只要你能记住了我嘱咐你的话,你就可以下山去实现你自己的心愿和抱负了!”
恩师的教诲,徐福牢记在心。一夜过去了,东方出现了鱼肚白,天慢慢地明亮了,天命真人还是舍不得放徒儿走,又谆谆地告诫道:“福儿,你虽然学业有成,但且不可恃才自傲,一定要保持谦逊,我们道家一向提倡于世无争,无为而治,以柔克刚。咱们师徒缘分已尽,临别之前,为师再送你几句偈言,你必须谨记在心!”
天命真人取出笔墨,从身上撕下一块道袍在上面写道:“大势已去莫强求,扬帆东渡莫回头。家国失去寻家国,不是瀛洲胜瀛洲。”写罢交与徐福,摆了摆手,痛苦地说:“天已经明亮了,你去吧,前途不可限量,但也风险重重!”
徐福去意已坚,匍匐在地,泪流满面地向天命真人作了三个揖,叩了九个头,拜了九拜,又向师叔阳子居作了三个揖,叩了九个头,拜了九拜,挎上宝剑,方才恋恋不舍地含泪下山。
阳子居虽为师叔,但在徐福面前却从来也没有摆过师叔的架子,自从徐福上山以来,他和徐福相处的十分投机。今见师兄撵徐福下山,于心不舍,不悦地埋怨天命真人道:“师兄,徐福徒儿一向乖巧,你今日为何却要赶他下山?”
天命真人唉声叹气地说:“师弟不知,徐福徒儿身披鳞甲,乃是坤龙转世,并非我道教中人,我今夜观星象,那极大极亮之星乃北极星所现,释放红光灿烂耀眼,致使北斗星黯然失色。据卦中所示,坤龙乃天权文曲星之精魄,北极星乃乾龙之精魄,二龙下世必有纠葛。现如今六国当灭,秦国当立,乾龙出现于秦国,应在秦王身上。坤龙乃是福儿的真身。福儿今日下山,定会魔难重重,你且骑上神鹿,送他一程,把神鹿赠送与他,将来对他非常有用!”
天命真人吩咐完师弟阳子居,又在绢帛上写了几居谶言,用锦囊封好交给阳子居,让他转送给徐福,并且一再让他嘱咐徐福,只有在危机之时,方可拆视。
阳子居收好锦囊,唤来白鹿,速下山去追赶徐福。
且说徐福走下山来,正在分辨方向,欲往东郭偃去,只听得崂士山下,喊声盈耳,杀声震天,一彪人马冲了过来,正在追赶两名受伤的男子。
那两名男子,跑得筋疲力尽,气喘吁吁,但口中还在不住地大骂:“昏聩的齐王建,真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赵国灭亡,你齐国也莫想独立!”
徐福隐身树后,听那人骂得蹊跷,于是,便想弄个究竟。待二人走近,“呔!”得一声跳了出来,冷不防抓住一人问道:“你们是什么人?”
那人受到钳制,挣扎不脱,只好说道:“我们是赵国的使臣,奉赵王之命,前来联络齐王合纵抗秦的,却不料想,齐王建胆小怕事,昏庸无能,唯恐引火烧身,只求自保,欲把我俩捉拿起来去献给秦国!”
那人刚说到这里,后边的追兵已至,那人宁死不屈,放声大喊:“赵虎,快跑,莫要管我!”说罢,举起铜刀就要自戕。
徐福快步上前,一把按住,心中想道:“赵、齐两国唇齿相依,唇亡而齿寒。赵国使节前来游说合纵抗秦,本来是一件好事,为何齐王建如此不明事理,反而要加害二人?我且先把他们救下来再说!”
于是,便对赵国的两位使臣说:“二位不必惊慌,我来对付齐兵,你们二位赶紧逃命去吧!”
这时,齐国的兵马已经追了过来,徐福出面阻拦。齐国兵马把徐福团团围住,为首的一名千夫长,怒火中烧,指着徐福大骂:“混小子,你是哪国人?为何放走赵国的奸细?”
徐福道:“我是堂堂正正的齐国人!齐国和赵国唇齿相依,唇亡而齿寒。现在秦军侵犯赵国,赵国派使节前来联络我国合纵抗秦,本来是一件求之不得的好事情,你们为何却要追杀赵国的使臣?”
“混小子,你身为齐国人,喝的是齐国的水,吃的是齐国的粮,为何吃里扒外,袒护赵国使节?”
“路不平有人踩,理不顺有人问。两国相争,不斩来使,更何况这两个使臣,是来跟我国建立关系联合抗秦的!”
千夫长被徐福驳得理屈词穷,下令道:“少啰嗦,将士们,把这小子给我抓起来!”
众军士一拥齐上,把徐福团团围住,枪刀剑戟并举,杀向徐福。
徐福不愿意和本国人交手,只是一味地退让,正准备瞅个机会一走了之,却听得一个人喊道:“福儿,莫怕,我来也!”
徐福扭头一看,只见师叔阳子居,正骑着那匹白鹿朝这边跑来,由远及近,冲破重围,来到了徐福的面前:“福儿,快上来,师叔带你冲出重围!”
徐福来不及多想,纵身一跃,跳上白鹿,和师叔阳子居共骑一鹿冲了出去,几个纵跃便抛开了敌人的追杀……
他们来到一处僻静的所在,二人跳下白鹿,阳子居指着徐福骂道:“好你个混小子,我师兄在你下山之时,反复嘱咐你,不让你参与战争搅这潭浑水,你却倒好,刚刚下山,就和别人厮杀了起来!”
徐福被师叔阳子居指着鼻子臭骂了一顿,分辩道:“师叔息怒,徒儿并没有参与之意,只是齐王建实在可恶,赵国派使节前来联络抗秦,他为求自保,不出兵也就罢了,反而要把赵国使节抓起来献给秦国,这不是敌友不分,卖友求荣吗?我实在看不过去了才出手相救!”
阳子居说:“福儿啊,现如今天下大乱,狼烟四起,你不愿意在崂士山上参禅修炼,偏要坠入红尘,自寻烦恼,这是何苦呢?师兄怕你闯荡江湖,多有危险,让我给你把白鹿送来了,你把白鹿收下,我要回山了!”
徐福的眼泪早已夺眶而出,又是难过又是感激地说:“多谢师父、师叔,请再受徒儿一拜!”
徐福眺望崂士山之巅,遥遥地磕了九个头,又向师叔阳子居磕了九个头,二人挥泪而别。
徐福骑上白鹿,离开崂士山,一口气跑出有二三百里路程,他决定先回故里去看望一下自己的父母二老。
自从天命真人把他带到崂士山学艺那一年开始,他就很少回家和父母团聚,到如今已经六个年头了,他也已经长大成为一个十八岁的英俊少年了,他怎么能不思念自己的家乡、自己的父母二老双亲呢?
百善孝为先。父母二老给了他生命,给了他肉体,他一刻也没有忘记二老对他的养育之恩!
青春年华,十八年的岁月,自从五岁那年为了躲避齐湣王的追杀,被义父驺衍把他更名改姓,藏匿进稷下学宫读书以来,他就一直很少在父母身边。谁无亲情?谁无父母?徐福顿然感到他亏欠父母二老的太多了,他要回家去依偎在父母身边,尽情地享受一下天伦之乐,也让久盼儿归的双亲得到一份感情的慰藉。
徐福思亲情切,因为很快就要见到自己的父母了,那种多年来离开父母的惆怅一扫而空。白鹿纵跃在广袤的原野上,惊飞了草丛中一群群的小鸟。徐福骑鹿而行,高兴地唱起了三岁那年父亲教给他的汤头歌:“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草补气。再加陈夏名六君,脾气虚损痰湿利。减去半夏名异功,或加香砂胃寒益……”徐福边走边唱,太阳落山的时候,便来到了东郭偃。
坟窟沟旁那几座掩隐在山林中的茅草房就是他的老家。
近乡情更怯,徐福的心怦怦地跳动了起来,他跳下白鹿,一步一步地向家走去……
一别近十年了啊,只因为他生相奇异,才使他的家人几经被杀,颠沛流离,从故居胶城迁移到了祖上的发源地平度东郭偃的坟窟沟。
徐福深感惭愧,深感对不住父母二老,还有兄长嫂嫂和其他的家人。
离家门越来越近了,这时,他突然看到一个他日夜思念的熟悉的身影。
那个身影,手拄拐杖,倚门而立,花白的头发被秋风吹拂得凌乱不堪。
“啊,父亲!”
徐福紧跑几步,扑倒在父亲的面前放声大哭。
岁月沧桑,十年不见,徐名医苍老了许多,他的脸上已经布满了刀刻似的皱纹,头发也已经花白。这时,徐福猛然发现父亲的一只衣袖空荡荡的,吃惊地上前一摸,父亲的右臂没有了,齐齐地从肩胛断去!
“父亲,您这是怎么了?是谁砍断了您的臂膀?”徐福竭斯底里地狂叫了一声,“涮”的一下抽出了挎在身上的那把辟邪宝剑!
徐猛见到了自己的儿子,万分高兴,胡须乱颤,激动地说:“福儿,你可回来了,不要难过,走,我们回家去,进屋再慢慢地谈!”
老管家徐壮闻声赶了过来,见是二公子徐福,急忙跪倒行礼,高兴地向院内喊道:“老夫人,二公子回来了!”
徐府的家人们听说二公子徐福回来了,都争先恐后地跑出来迎接。
徐猛说:“且莫声张,这几天正在抓丁,凡是十五岁以上的青少年,都要应征充军去前线打仗。福儿今年十八岁,正是充军的年龄,咱们一家被齐王建害得好苦,我不想再让福儿去为他充当挡剑牌了!”
这时,徐福的母亲从屋里走了出来,看到朝思暮想的儿子,一把抱住,哭了起来:“儿啊,你可回来了,想煞为娘了啊!”说着就哭。
一家人喜极而泣,走进屋中坐定,徐福又问道:“母亲,我父亲为何失去了一条臂膀?”
徐夫人伤心地说:“儿啊,自从你被天命真人接走之后,你的父亲便和你义父驺衍一起去前线参军抗敌,挽救齐国的命运,几经拼杀,还好,幸亏田单大将军大智大勇,用火牛阵打败了秦军,保住了齐国的江山。就在战争结束、评功领赏之时,你的父亲被人认出,新继位的齐襄王,硬说你父亲里通外国,与秦国交好,给秦王治疗过病,硬是砍断了你父亲的一条臂膀,多亏你义父和众军卒求情,方才保住了一条性命!”
徐福切齿痛骂:“该杀的昏君,无中生有,实在可恶!”
徐猛道:“儿啊,也怨不得齐王,当年你百岁那天,秦国当今的王上嬴政确实在我们家住过。”他把当年吕不韦携赵姬、赵政从赵国逃出,前来齐国投奔他们家避难的事情讲述了一遍。
徐福说:“看来我们与齐王结怨极深,不知将来还能不能在齐国生活下去……”
徐猛说:“咱们徐姓人本来就和赢姓人同宗一祖,只因为祖上作乱才来到了东郭偃。我们四海为家,流浪了多年,现如今都弃官为民,行医度日,过得倒也十分安逸。我劝孩子你也不必去做无谓的牺牲替齐王卖命送死了吧!再说齐王建昏庸无能,不思抵御外患,却在你入山之后,多次派人前来捉拿你,定说你是祸国殃民的妖孽。一旦被他知道你还活着,定然旧话重提,不会放过你!”
徐福说:“父亲大人,这些虽然都是谣言,但是无风不起浪,齐王为什么就单单为难我们老徐家,和我们老徐家过不去呢?”
“孩子,实话告诉你吧,只因为你胎里带来的一种怪病鳞癍病,一生下来就浑身布满了鳞甲,让世人以讹传讹,以诈传诈,有的人说你是真龙降世;也有的人说你是妖魔投胎。齐王建听说了之后,便多次派人前来搜捕,非要治你于死地!”
徐福似乎还记得一点,在他过百岁那天,他的确见到了一个小孩,那个小孩在这十七年的梦中曾多次出现,多次对他说:“我是太阳星,你是太阴星,阴阳结合才能相得益彰,相辅相成。所以,我不会伤害你!”
徐福被这似真似幻的梦境困扰着,始终不得其解。而且反反复复地问自己:“这个梦太奇怪了,为什么同一种梦,竟然能反反复复地多次出现呢?”
徐福的父母不想让自己的儿子白白地流血牺牲,春秋以来,战争持续了六、七百年,英雄儿女不知白白地死去了多少,可老百姓的日子却越来越糟,越来越艰难了。战争是魔鬼,战争是瘟疫,战争是毁灭掉一切幸福的根源。战争不能再发生了!唯有天下一统,才是神州大地的福气;才是人民的福气;才是老百姓们的福气!
老百姓厌恶战争,反对战争。徐福也厌恶战争,反对战争。战争是要流血死人的,神州大地几千年的历史,拼过来杀过去,战死在沙场上的人不计其数,不都是龙的传人,炎黄的子孙吗?
徐福的父母也一再劝导徐福,徐福本来打算用自己的一腔热血去报效祖国争取和平,没想到听到的都是齐王建如此的恶作劣行,犹如当头被浇了一盆冷水,呆立在当地。呐呐地自语:“完了,完了!何处才是我施展人生抱负的光明之路呢?”
徐福空有满腹经纶,一身才学,却生在乱世之中,未遇明主,只恨报国无门。他整日闷闷不乐,心中十分的郁闷。
他只好暂居家中,跟随父亲学习医术,治病救人。
这一天,医馆里突然来了一个人,那个人就坐于诊案之前,让徐福为他把脉治病。徐福让他先伸出舌头看了看他的舌苔,然后又让他把小臂舒展开,放于桌面的脉枕之上,用食指、中指、无名指搭于他的寸、关、尺三脉之上,仔仔细细地诊断了一会儿,只感三脉不浮不沉,不洪不芤,不滑不涩,通顺流畅,就对那人说:“先生,你没有病!”
那人看了看满室的病人说:“非也,非也!我的病乃是'隐病’,医官能否屏退众人,让我毫无遮掩地把病情告诉给您!”
徐福的医术已是非常的高超,据他把脉论证,那人脉络清晰,运行平衡,实在不像是有病的样子,为何却硬说自己有'隐病’呢?难不成他有什么难言之隐?想到这里,抱拳一揖对众人说:“各位客官,请大家都到侧室里去休息片刻,待我给这位先生治疗完毕后,再给各位一一诊治。”
众人都走了出去,医室内只剩下了徐福和那位没病却要看病的人。
那人见众人离去,迅速从怀中掏出一卷竹书交给徐福说:“徐医官,可曾认得此书?”
徐福接过一看,正是义父驺衍常常捧在手心里的那部《大圣》。诧异地问:“先生从何而来?恩师的著作为何却在您的手里?”
那人说:“小人正是受驺圣人之托,前来寻找公子的!”说着,撕开袍襟从里面取出一卷帛书,交于徐福。徐福急忙打开,只见上面写道:天下为公,有德者居之。齐王建昏聩无能,已无力抵抗外来侵略,博士们共议,欲取而代之,先安内而后攮外。望尔且不可自甘沉沦,速去鲁国旧地,联络有识之士,等待时机,共举义旗!”此书的确是义父的笔迹,徐福放笺入怀问:“先生,我的恩师在哪里?身体可好?”
那人答:“身在四方,游说天下!”
徐福一言不发,静静地凝望着那人,那人又道:“徐公子,驺老圣人的这一决策也是为天下百姓着想,也是为齐国百姓着想,不知公子意下若何?”
徐福道:“以下犯上,此乃大逆不道之举,既然义父有此决策,定然就有道理!”
“徐公子应该深明大义,了解天下时局。咱们齐国自从田氏取代姜氏以来,国势每况日下,现如今齐王建无能,君王后执政,君王如同虚设,我们不能再这样麻木不仁,袖手旁观了;我们要在秦国还没有发动消灭齐国的战争之前,先把国内安定好,才能振作起来,集中力量,对抗西秦!”
“先生说的确有道理,但在国难当头之际,我们若再搞分裂,岂不更是罪上加罪,错上加错了吗?”
“徐公子才高八斗,不知听说过孟尝君的故事没有?孟相被世人尊为君子,他为齐国鞠躬尽瘁,立下了汗马功劳,可到头来,不还是被昏王罢了官,定了罪,贬到薛地去了吗?我就是他家的食客冯驩的儿子冯劫。听得驺圣人说,你因为刚出世的时候生有一种怪病,不也被齐王建视为妖孽追杀搜捕过多次吗?我们不能再为齐王建卖命了,我们要寻求一条属于自己的、属于天下老百姓的、安居乐业的光明之路!”
冯劫说到这里,只听得门外人喊马嘶,有人吆喝道:“快跑吧,齐王建又来抓丁啦!”
冯劫说:“听到了吧?这就是齐王建的所作所为。徐公子,就此别过,何去何从,你自己斟酌吧!”
那人怕连累了徐府,健步走出医馆。
徐福刚把冯劫送走,他的老父亲徐猛,惊慌失措地跑了进来,一把夺下他手中的药方,在他的脸颊上胡乱地涂了两把朱砂说:“儿啊,你也快逃跑吧!齐国内忧外患,已经不是秦国的对手了,与其白白地去送死,还不如远走他乡,去寻找一条活路呢!”
徐福刚才听了冯劫的一番话,正准备去寻找义父、到鲁国去走一趟,听到父亲的话后,点了点头,立刻把还没有编撰完的那本《百草集》揣进了怀里,跨出了家门,混进逃避抓丁的人群之中。  
正是:
风华正茂十八载
血气方刚正气盛
天降大任与斯人
劳其筋骨练其心
为救苍生求大道
可堪今生有大成
辟邪宝剑拿在手
立志下山建奇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