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枝山的书法

祝允明是明代著名书法家。擅长诗文和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

他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又与文徵明、王宠同为明中期书家之代表。

祝允明像

祝允明学书,严格遵守一个原则:即以晋、唐法帖为宗,绝对不学近时人书。

他曾说:“仆学书苦无积累功,所幸独蒙先人之教,自髫丱以来,绝不令学近时人书,目所接皆晋、唐人帖也。”

祝允明题赵松雪摹稧帖

本文介绍的《临魏晋唐宋诸家帖册》为祝允明临古集帖,写于弘治甲寅,祝允明时年35岁,正当壮年,临习勤勉,所临摹之作品惟妙惟肖,令人叹服。

NO1、《临蔡襄澄心堂纸帖》

《澄心堂纸帖》是北宋蔡襄52岁的行楷书作品。精致的纸质,配上蔡襄秀致而庄重的墨迹,使得这幅“澄心堂”帖格外显得清丽动人。

全文以行楷写成,结体端正略扁,字距行间宽紧合适,一笔一画都甚富体态,工致而雍容。正是他晚年崇尚端重书风的代表之作。

蔡襄《澄心堂纸帖》

祝允明《临蔡襄澄心堂纸帖》

大家请认真对比一下……

NO2、《临米芾元日明窗帖》

《元日帖》是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米芾的作品,系其草书九帖之三,高25.2厘米,宽40.5厘米,约书于1099年(宋元符二年)。此帖的大多草字写法直取晋人,用笔亦有晋人特征。整幅作品用笔迅疾,腕力沉雄,既速且劲,跌宕生姿,线条粗细的变化对比强烈,笔势连绵,气势逼人,性情迸发。

米芾《元日明窗帖》

祝允明《临米芾元日明窗帖》

大家请认真对比一下……

NO3、《临王献之廿九日帖》

《廿九日帖》是东晋王献之致其一位同辈兄长的信札,信中所写是王献之为自己未能送别而致歉,并问对方身体状况的内容。

《廿九日帖》展现了王献之新创书体“破体书”(大令体)的书风。除《洛神赋十三行》外,王献之的流传书法作品多为行草书,此帖有些字接近楷书,尤其难为可贵。世传王氏父子(王羲之、王献之)真迹,当推此贴为冠。

王献之《廿九日帖》(右)

祝允明《临王献之廿九日帖》(左)

大家请认真对比一下 ……

NO4、《临洛神赋十三行》

洛神赋帖是王献之的小楷作品,据说王献之好写洛神赋,写过不只一本。共计十三行,真迹已不复存在。今只传贾似道所刻石本,因石色如碧玉,世称“碧玉十三行”。现藏首都博物馆。

王献之所书《洛神赋》(十三行)体势秀逸,笔致洒脱,清杨宾《铁函斋书号》认为“字之秀劲园润,行世小楷无出其右”。从《洛神赋》(十三行)中可看出,王献之的楷书笔法不再带有隶意,字形也由横势变为纵势,已是完全成熟的楷书之作。

王献之《洛神赋》刻本

祝允明《临大令十三行》

大家请认真对比一下 ……

NO5、《临墓田丙舍帖》

钟繇小楷法帖《墓田丙舍帖》又名《丙舍帖》、《墓田贴》,钟繇书。今刻入汇帖者,均称王羲之临、钟繇书,小楷六行,共七十字。

《墓田丙舍帖》历代视为钟书法帖。其用笔娴雅,字体风流,不乏古意,点画生动流转,饶有天趣,乃善书之绝妙。

锺繇《墓田丙舍帖》

祝允明《临墓田丙舍帖》

大家请认真对比一下  ……

NO6、《临虞世南大运帖》

《大运帖》为虞世南楷书作品。有人将该帖的局部和虞世南较为可靠的《孔子庙堂碑》进行比较,可以明显看出结字风格的惊人一致。

此帖笔法圆劲秀润,平实端庄,笔势舒展,用笔含蓄朴素,气息宁静浑穆,一派平和中正气象。

虞世南《大运帖》

祝允明临帖

NO7、《临褚遂良山河帖》

褚遂良唐代书法家,唐初四大书家之一。其书法初学欧阳询,后学虞世南,并取法王羲之,融会贯通,自成一家,世有“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的美誉。

褚遂良《山河帖》

祝允明临《山河帖》

NO8、临苏轼书法

苏轼与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合称为“宋四家”。

赵孟就评价苏轼的书法如“黑熊当道,森然可怖”。黄庭坚也认为苏轼书法用墨过丰。正因如此,在苏轼的书法中,极少看到枯笔,飞白,而是字字丰润。苏轼的所有作品,皆有此特点。

允明临苏轼

NO9、临黄庭坚书法

黄庭坚(1045年8月9日—1105年5月24日),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洪州分宁(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黄庭坚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书法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祝允明临黄庭坚

纵观书法史

也是一部临摹史

临尔后能得,得尔后能悟,

悟尔后能化,化尔后通神。

一代才子祝允明是其中的临帖楷模!

古人的成功经验再次告诫我们,

所谓学习的真正捷径,

其实就是踏踏实实的把基础的事先做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