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针禁灸穴

容易发生针灸意外事故的穴位,古代称为禁针禁灸穴,现代尚无统一的称法,被称之为“意外穴位”或“易发生意外穴位”,亦有称“危险穴位“。但古今二者之间对此类穴位的认识有一定差别。

古代禁针禁灸穴

针灸疗法是一种具有对人体有一定创伤性的非药物疗法,在科学水平普遍低下的我国古代,风险性相当之大。当时的医家在长期临床实践中,不可避免的会发生各种各样的针灸意外事故,并记载了大量有关的教训,其中,禁针禁灸穴的记载是一个重要方面。禁针禁灸穴首见于《内经》,但《内经》一般不明确提出禁针或禁灸,而是强调如针刺或灸疗不当可发生事故,如《素问·剌禁论篇》:“剌膺中陷中肺,为喘逆仰息”。膺中为中府穴之别名,意为针中府穴过深易引起气胸,乃至气短窒息。至《针灸甲乙经》始有禁针禁灸之说,如神阙“禁不可刺”,人迎“禁不可灸”,石门“女子禁不可灸刺”等。之后,禁针禁灸的穴位,从唐代的《外台秘要》到宋代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明代的《类经图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明代杨继洲的《针灸大成》一书,载述禁针歌、禁灸歌各一首,基本上总结了古人有关穴位禁忌的体验与认识。清代的针灸著作,多沿袭前人之说。

一、禁针禁灸穴的古藉记载

我国针灸古籍首次明确提出禁针禁灸穴的为《针灸甲乙经》,在《针灸甲乙经·针灸禁忌第一(下)》中,共载有禁针穴13穴,分别为:神庭、上关、颅息、人迎、云门、脐中、伏兔、三阳络、复溜、承筋、然谷、乳中、鸠尾。其中,颅息、复溜、然谷三穴,属相对禁忌,要求“刺无见多血”;余穴则属绝对禁忌:“禁不可刺”。除此之外,在各经穴项下又有所补充,如石门“女子不可剌灸”、手五里“禁不可刺”、缺盆“刺太深令人逆息”等。另载禁灸穴24穴,分别为:头维、承光、脑户、风池、哑门、下关、耳门、人迎、丝竹空、承泣脊中、白环俞、乳中、石门、、气冲、渊液、经渠、鸠尾、阴市、(膝)阳关、天府、伏兔、地五会、瘛脉。其中,耳门,“耳中有脓,禁区不可灸”;下关,“耳中有干扌适,禁不可灸”;石门,“女子禁不可灸”,属相对禁忌。余穴均为“禁不可灸。”但,该书各经穴项下所载,略有出入,如耳门、瘛脉二穴,可灸三壮;而五处、心俞、素髎三穴列为禁穴。

明代《针灸大成·卷四》所载禁针穴歌介绍绝对禁针穴22个:脑户、聪(囟)会、神庭、玉枕、络却、承灵、颅息、承泣、神道、灵台、膻中、水分、神阙、会阴、横骨、气冲、箕门、手五里、三阳络、青灵。

另有一些穴位则是有条件禁忌和部位禁忌:“孕妇不宜针合谷,三阴交内亦通论;石门针灸应须忌,女子终身孕不成。外有云门并鸠尾,缺盆主客深晕生;肩井深时亦晕倒,急补三里人还平。刺中五脏胆皆死,冲阳血出投幽冥,海泉颧髎乳头上,脊间中髓伛偻形;手鱼腹陷阴股内,膝膑筋会及肾经;腋股之下各三寸,目眶关节皆通评”。

清代《针灸逢源》一书,绝对禁针穴又增加:角孙、急脉、会宗、乳中、犊鼻五穴。这样绝对禁针穴达到26穴。

另载有禁灸穴歌,介绍禁灸穴达45个之多,分别为:哑门、风府、天柱、承光、临泣、头维、丝竹空、攒竹、睛明、素髎、禾髎、迎香、颧髎、下关、人迎、天牖、天府、周荣、渊液、乳中、鸠尾、腹哀、肩贞、阳池、 中冲、少商、鱼际、经渠、地五会、阳关、脊中、隐白、漏谷、阴陵泉、条口、犊鼻、阴市、伏兔、髀关、申脉、委中、殷门、承扶、白环俞、心俞。

至清代,《针灸逢源》载脑户、耳门。禁灸穴总计为47穴。

二、古代禁针禁灸穴的分析

经统计,古人总结的禁针禁灸穴,共有70多穴,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单纯禁针类:此类又可分为二类。一类为绝对禁忌,主要有24个(另有乳中穴和脑户为针灸皆禁忌)和躯体的某些部位的穴位:如脊间(位于督脉上)、阴股内,膝膑部、肾经的有些穴位;腋股之下各三寸及目眶、关节周围的穴区等。其余的8个穴位,是有条件即相对禁忌的,如合谷、三阴交是针对孕妇的,石门是针对女子的,云门、缺盆、肩井是在针剌过深情况下易发生事故,冲阳则是针刺不当易造成出血。

禁针穴以头项部、腹部及上肢为主。亦包括少量胸背及下肢穴。古人之所以列为禁针穴,大概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其中一些穴位处于重要脏器或血管之上,针刺不当易发生事故,如某些头面部和胸腹的穴位,这是临床上必须重视的;其次是古代针具制作粗糙,在针刺过程中,易引起脏器特别是血管的损伤,如冲阳、承泣等穴的禁忌可能与此有关;另外,古代缺乏消毒的观念和方法,导致针刺感染而列为禁忌的也是重要的原因,如神阙穴的禁忌即与此有关。

古代流传下来的禁针穴位或部位,不论是绝对或相对禁忌的,从已有的临床实践来看,并不存在绝对禁忌穴位。可分为三种情况:一种是相对禁忌,也就是容易出现针刺意外的穴位,即目前所称的危险穴,如承泣、肩井、缺盆及胸背腹部的一些穴位,这些穴位下面有较大或较重要的血管、神经主干或重要的脏器。针刺深度或方向不当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有的关节部位,穴位注射进入关节腔可引起红肿等不良反应。其次是,是否属于相对禁忌尚须进一步证实,如:合谷配三阴交在一定催产作用已得到初步证明,妇女经期针刺该二穴可引起阴道出血,亦有少量资料;但是否对孕妇有促使其流产等副作用,未见报道;三是不存在禁忌,这类最多。特别是神阙穴,《针灸甲乙经》曾明确指出:“禁不可刺,刺之令人恶疡溃矢出者,死不治。”现代大量临床实践表明,只要消毒严密,完全可以针刺,不存在禁忌。又如石门穴,是否如古人所说对女子有绝孕作用,现代有人曾观察过其避孕效果,并未能得以证实,所以也谈不上禁忌。

(二)、单纯禁灸类;古代医籍所载的单纯禁灸穴共45穴(另有乳中穴和脑户为针灸皆禁忌)。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一类为该穴区的深部有重要的脏器,灸后可能出现意外。如风府、哑门穴深部为延髓和脊髓;人迎、委中等深部有重要血管;天府、周荣、渊液、鸠尾、腹哀等深部有重要的内脏。由于古代以直接灸为主,虽然不如针刺可直接损及脏器,但也可能出现意外。当然,对此类穴位是否属于禁忌古人记载也不尽相同,如风府穴,《针灸甲乙经》称:“禁不可灸,灸之令人瘖”。但《千金要方》以灸该穴治马痫等病,李东垣亦灸此穴治项疽。一类为面部的穴位,如;丝竹空、攒竹、睛明、素髎、禾髎、迎香、颧髎、下关等,如上所说,古代以产生瘢痕的直接灸作为灸疗的主要方式,面部肌肤娇嫩易受损伤,同时因为易产生瘢痕而影响美容,可能是禁灸的主要原因;第三类穴位位于手或足的掌侧,如中冲、少商、隐白,这类穴位的禁灸,可能与施灸时较疼痛,易造成损伤,以及容易引起脏器的异常活动等有关,如少商、隐白三穴均可使怀孕妇女腹部松弛,胎动活跃。值得一提的是,这类穴位的禁灸记载古籍中并不一致,如少商穴,始见于《外台秘要》,在《针灸甲乙经》中则载为可“灸一壮”。其它的一些穴位则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

随着灸疗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艾条灸的普遍使用,可以较好的控制受热的面积和温度,以及瘢痕灸使用的日益局限和方法的改进,灸疗所造成的损伤基本上都可避免,已经不存在绝对的禁灸之穴,相对禁灸的除面部及某些部位禁忌直接灸外,对一般灸法也已无意义。

(三)、针灸均禁类:全身共三个穴位属针灸均禁。一为鱼际穴,该穴的禁针提法,首见于《素问·刺禁》:“刺手鱼腹,内陷为肿”;禁灸,则见于《医学入门》一书。究其禁忌的原因不外乎上述几种,现代本穴早已解禁。另一穴为乳中穴,但在古代的一些书籍中尚有关于本穴刺灸的记述。如:晋代的《肘后备急方》载:治卒癫“可灸三壮”;又如:《铜人针灸腧穴图经》提到:“可微刺三分”。表明亦非绝对禁忌。但现代已未见灸刺的报道,仅作为定穴的一种标志。三为脑户,本穴禁针,最早记载见于《针灸甲乙经》,而禁灸一说,则至清代才出现。脑户,为督脉穴,穴近枕骨大孔,可能是古人在针灸过程中曾发生过意外的原因之一,本穴现代已解除禁忌。

《禁针灸穴》

哑门风府天柱擎,

承光临泣头

维平,丝竹攒竹睛明穴,素髎禾髎迎香程。

颧髎下关人迎去,

天牖天府到周荣,渊液乳

中鳩尾下,腹哀臂后寻肩贞。

阳池中冲少商

穴,鱼际经渠一顺行,地五阳关脊中主,隐

白漏谷通阴陵。条口犊鼻上阴市,

伏兔髀关

申脉迎,

委中殷门承扶上,

白环心俞同一经。

灸而勿针针勿灸,

针经为此尝叮嚀,庸医针

灸一齐用,徒施患者炮烙刑。

《禁针穴歌》

脑户囱会及神庭,

玉枕络却到承灵,颅息角

孙承泣穴,神道灵台膻中明。

水分神阙会阴

上,横骨气冲针莫行,箕门承筋手五里,三

阳络穴到青灵。

孕妇不宜针合谷,

三阴交内亦通论,石

门针灸应须忌,女子终身孕不成。

外有云门并鸠尾,

缺盆主客深晕生,肩

井深时亦晕倒,急补三里人还平。

刺中五脏胆皆死,

冲阳血出投幽冥,海

泉颧髎乳头上,脊间中髓伛偻形。

手鱼腹陷阴股内,

膝髌筋会及神经,

腋股之下各三寸,目眶关节皆通

1、脑户

  位于人体的头部,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风府穴上1.5寸,枕外隆凸的上缘凹陷处。在左右枕骨肌之间;有左右枕动、静脉分支,深层常有导血管;布有枕大神经分支。

  针具粗糙或操作不当可能损伤枕大神经分枝,引起周围组织疤痕增生,压迫神经形成所谓“卡压”。出现严重的头疼。请参看“中脑户立死”的解释。

2、囟会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百会前3寸)。布有额神经分支,颞浅动、静脉与额动、静脉的吻合网。
  此穴位现在看来应该比较安全。  

3、神庭

  别名发际。属督脉。督脉、足太阳、阳明之会。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左、右枕额肌额腹之间、腱膜下疏松组织。布有额神经的滑车上神经和额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此穴位现在看来应该比较安全。  

4、络郄

  别名强阳、脑盖。属足太阳膀胱经。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5寸,旁开1.5寸。布有枕大神经分支和枕动、静脉分支。

危险同脑户

5、玉枕穴

  该穴位于人体的后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3寸平枕外隆凸上缘的凹陷处。有枕肌;有枕动、静脉;布有枕大神经分支。  危险同上。  

6、角孙

  在头部,折耳廓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布有耳颞神经分支和颞浅动、静脉的分支。
  如果操作不慎伤及耳颞神经可能引起耳颞神经综合征,出现口眼歪斜,咀嚼功能下降。但现在的毫针应该很安全。

7、颅囟

  不是一个穴位,是指新婴儿未发育完全的颅顶,此时骨缝间充满纤维组织膜,在多骨交接处,间隙的膜较大,称颅囟。

  针刺有刺入大脑的危险,如果针具粗糙,没有严格消毒的情况刺入大脑是十分危险的。

8、承泣

  两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此穴下有眼轮匝肌,深层眶内有眼球下直肌、下斜肌。分布有眶下动脉分支、静脉属支及眼动、静脉分支。有上颌神经眶下支,动眼神经下支之肌支及面神经颧支。操作不慎可能伤及眼球,如果伤及周围神经将影响眼睛的运动。  

9、承灵穴

  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当前发际上4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有枕动、静脉分支;布有枕大神经之支。
  危险同脑户  

10、神道

  别名冲道。属督脉。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5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两侧是心腧穴。布有第五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第五肋间动脉后支。古人大概认为离心腧太近了,此穴位现在看来应该比较安全。

12、膻中穴

  于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在胸骨体上;有胸廓(乳房)内动、静脉的前穿支;布有第四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本穴在胸骨体上,除非极其野蛮的操作损伤胸骨体进而伤及心脏,这种可能性非常小,所以此穴应该比较安全。此穴是人工呼吸的按压点,古代时觉得这里可能很重要——心包络所在。也可能是真地出过事故——操作太野蛮。

  现在看来,这里不是重要穴位——针感不强,所以在临床上也很少应用。  

13、水分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1寸。穴位下有腹壁下动、静脉。神经分布:第8、9肋间神经。深面为小肠。不可深刺,以免损伤深部小肠。  

14、神厥穴

  此穴难于消毒。古时候因为没有现在的消毒技术可能出现过严重感染,或者出现过破伤风。  

15、会阴

  在会阴部,男性当阴囊根部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女性当大阴唇后联合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布有会阴神经分支和会阴动、静脉分支。本穴在球海绵体中央,有会阴浅、深横肌;有会阴动、静脉分支;布有会阴神经分支。

  可能损伤尿道或出血肿胀。当然,刺这里也很不方便。  

16、横骨

  位于耻骨前联合上缘的正中点向左右旁开五分处,属足少阴肾经。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层、锥状肌、腹直肌、腹股沟镰(联合腱)、腹横筋膜、腹膜下筋膜。其腹腔内对应器官是膀胱、小肠、乙头结肠下端。空虚的膀胱,其顶部不应超出耻骨联合上缘。  操作不当可能刺伤膀胱 。  

17、气冲

  在腹股沟稍上方,当脐中下5寸,距前正中线2寸。穴位下腹外肌腱膜,腹内斜肌,腹横肌。血管分布:腹壁浅动、静脉分支,外侧有腹壁下动、静脉。神经分布:髂腹股沟神经。进针过深,可刺入腹股管中,在此男性有精索通过,女性有子宫圆韧带。故不宜深刺,以免刺伤上述结构。  

18、手五里

  在臂外侧,当曲池与肩髃连线上,曲池上3寸处。有桡侧副动、静脉。分布着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为桡神经。  操作不当有伤及桡侧副动脉和挠神经的危险。  

19、箕门穴位于人体的大腿内侧,当血海穴与冲门穴连线上,血海穴上6寸。在缝匠肌内侧缘,深层有大收肌;有大隐静脉,深层之外方有股动、静脉;布有股前皮神经,深部有隐神经。

  古代针具粗糙可能有刺伤大隐静脉,股动、静脉的事故,因而将此穴列为禁针穴。

20、承筋

  在小腿后面,当委中与承山的连线上,腓肠肌肌腹中央,委中下5寸。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小腿三头肌、胫骨后肌。皮肤由股后皮神经分布。胫神经在腘窝上角处由坐骨神经分出,然后垂直下降至腘窝下角,在腘窝内的位置最浅,即在腘动、静脉的浅层。

  古人用的针较粗钝,可以引起出血肿胀、感染等。用现在的不锈钢毫针应该很安全——即现在可以解禁。  

21、青灵

  在臂内侧,当极泉与少海的连线上,肘横纹上3寸,肱二头肌的内侧沟中。穴下有起自手背静脉网内侧的贵要静脉。前方有肱动、静脉和正中神经;后方是尺神经和尺侧上副动脉,因此行针时,很容易触及前、后方的诸结构。  

22、乳中属足阳明胃经。在胸部,当第4肋间隙,乳头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

  在此完全引用我老师的结论“刺乳上,中乳房,为肿根蚀。刺乳上如白话说刺脸上。即在今所谓乳房上针刺的意思。乳房也不是今所谓乳房——有关皮肤、乳头、乳腺、结缔组织都在内,而是乳腺。盖古人认为,乳中有许多房,好似蜂房那样。针刺乳房是容易感染的。曾经哺乳的乳房常松软如袋,感染后即便破溃,引流也不通畅。故乳房感染容易形成长期不愈的窦道。窦道一般不在乳头附近,而接近乳房的根。长期流脓,就像被慢性腐蚀。“肿根蚀”应是此意。”  

23、三阳络

  在前臂背侧,手背腕横纹上4寸,尺骨与桡骨之间。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指伸肌、拇长展肌、拇短伸。皮肤由桡神经发出的前臂后皮神经的属支分布。针由皮肤、皮下组织穿前臂的深筋膜,入指伸肌腱,深进经拇长展肌和深面的拇短伸肌,直达前臂骨间膜,以上诸肌由桡神经深支发出的肌支支配。  此穴位现在看来应该比较安全  

24、三阴交穴

  在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后缘。有人研究给孕妇同时针刺本穴与合谷可以引起流产,但是单独应用未见报道有引起流产的。  

25、云门、鸠尾、缺盆、肩井四穴针刺过深可能刺中肺脏造成气胸,所以要浅刺,尤其是较瘦的患者更应注意。

  古人由于受条件的限制,往往把偶然的事故当成必然的结果写进书里。我对于古人禁忌的态度是尽量能用现代科学知识给以解释,如果不能解释还是遵从古人的禁忌,如果不仅能知其然,又可以知其所以然,在有充分理由的情况下也是可以解禁的。

禁针穴歌《医统》

脑户囱会及神庭,玉枕络却到承灵, 颅息角孙承泣穴,神道灵台膻中明。

水分神阙会阴上,横骨气冲针莫行,箕门承筋手五里,三阳络穴到青灵。

孕妇不宜针合谷,三阴交内亦通论,石门针灸应须忌,女子终身孕不成。

外有云门并鸠尾,缺盆主客深晕生,肩井深时亦晕倒,急补三里人还平。

刺中五脏胆皆死,冲阳血出投幽冥,海泉颧髎乳头上,脊间中髓伛偻形。

手鱼腹陷阴股内,膝髌筋会及肾经,腋股之下各三寸,目眶关节皆通评。

禁灸穴歌《大成》

哑门风府天柱擎,承光临泣头维平, 丝竹攒竹睛明穴,素髎禾髎迎香程。

颧髎下关人迎去,天牖天府到周荣, 渊液乳中鸠尾下,腹哀臂后寻肩贞。

阳池中冲少商穴,鱼际经渠一顺行, 地五阳关脊中主,隐白漏谷通阴陵。

条口犊鼻上阴市,伏兔髀关申脉迎, 委中殷门承扶上,白环心俞同一经。

灸而勿针针勿灸,针经为此尝叮咛, 庸医针灸一齐用,徒施患者炮烙刑。

(0)

相关推荐

  • 【穴位】四白

    四 白 <针灸穴名解>: 穴在迎面.承泣之下,平明显见之处,故名"四白".治目疾多效,略同承泣. 图片截取自|3Dbody 图片截取自|3Dbody 图片截取自|3Db ...

  • 【穴位】大迎

    大迎 <针灸穴名解>: 迎,合也,又逆西就之为迎.人之初生,应接外物,饮食最先,故于口颊喉咽处之穴,名之曰"迎".<灵枢经◎寒热病篇>"臂阳明有入 ...

  • 【穴位】耳门

    <针灸穴名解>: 穴在耳前上切迹微前陷中,本经支线从耳后入耳中,由本穴出走耳前,故名"耳门".治耳聋,耳疮.齿龋.唇强等症.本穴与听宫有关.(详前文手太阳经" ...

  • 【穴位】下关

    下关 <针灸穴名解>: 关,为开阖之枢机.木穴有关牙齿开阖,故称之以"关",以其在颧骨弓下,且与上关相对,故名为"下关".以治牙齿.眼,耳.偏风诸症 ...

  • 头十七针 | 俞老临床常用特效穴组解析

    熟知俞老的朋友及参与过培训班的学员们一定对"头十七针"不陌生,在俞老的临床运用中,凡是脑部疾病.神志疾病.头面疾病等等都可用头十七针治疗,效果显著!那究竟其为何有如此良好的治疗作用 ...

  • 缓解眼部疲劳—承泣穴

    承泣穴是胃经上的起始穴位,位于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因穴位下布有眶下神经分支,动眼神经下支,面神经肌支,眶下动.静脉分支及眼动.静脉分支等诸多神经,因而针刺时需要严格按照要求进针,嘱患 ...

  • 【穴位】承泣

    承 泣 <针灸穴名解>: 穴在目下七分,正目直瞳子,为阳跷脉与任脉及足阳明之会.治诸般目疾.穴处俗名泪窝,因名"承泣".口喎冷泪者,取之效. 图片截取自|3Dbody ...

  • 人体“死穴”之古代禁针禁灸穴

    经络技巧2019-09-17 百会倒在地,尾闾不还乡, 章门被击中,十人九人亡, 太阳和哑门,必然见阎王, 断脊无接骨,膝下急亡身. 腧穴,又称穴位.孔穴或穴道,是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体表的地方,也是针 ...

  • 针灸禁忌 禁针禁灸穴!

    针灸服药吉日 (紧急不拘) 丁卯.庚午.甲戌.丙子.丁丑.壬午.甲申.丙戌.丁亥.辛卯.壬辰.丙申.戊戌.己亥.庚子.辛丑.甲辰.乙巳.丙午.戊申.壬子.癸丑.乙卯,丙辰.己未.壬戌,及成开执日,忌辛 ...

  • 【董氏奇穴】针灸禁忌:三大穴位禁针,针灸者必知,避免发生意外!

    欢迎您 去学岐黄名家经方 中医针灸博大精深,很多疾病都能通过针灸治疗得到缓解和治愈.针灸治疗并不是所有穴位都能进行针治.对于针灸来说以下的三大穴位是针灸治疗的禁忌穴位. 针灸禁忌穴位:全身共三个穴位属 ...

  • 『医宗金鉴』禁灸穴歌

    禁灸穴歌禁灸之穴四十七,承光□门风府逆,睛明攒竹下迎香,天柱素□上临泣,脑户耳门瘛脉通,禾□颧□丝竹空,头维下关人迎等,肩贞天牖心俞同,乳中脊中白环俞,鸠尾渊液和周荣,腹哀少商并鱼际,经渠天府及中冲, ...

  • 『医宗金鉴』禁针穴歌

    禁针穴歌禁针穴道要先明,脑户□会及神庭,络却玉枕角孙穴,颅息承泣随承灵,神道灵台膻中忌,水分神阙并会阴,横骨气冲手五里,箕门承筋及青灵,乳中上臂三阳络,二十三穴不可针.孕妇不宜针合谷,三阴交内亦通论, ...

  • 禁灸穴,这些穴位千万不能灸

    禁灸穴 这些穴位千万不能灸 不可施灸的穴位称为禁灸穴.关于禁灸穴,我国诸多医学古籍中均有记载. 我国医学古籍首次明确提出禁灸穴的为<针灸甲乙经>,其中记载禁灸穴位有24穴:头维.承光.风府 ...

  • 禁灸穴真的存在吗?中医文献记载的45个禁止艾灸穴位是怎么回事?

    禁灸穴真的存在吗?中医文献记载的45个禁止艾灸穴位是怎么回事?

  • 这是古代禁针!非大功大德者不可轻用!鬼门十三针

    编者语:鬼门十三针是祖先流传下来的宝贵遗产,可以不学,可以不用,但不可以诽谤.目前中医教课书中只有简单介绍,中医大辞典中也只介绍古人用来治疗癫狂和精神病. 鬼门十三针是由<中医-针刺篇>中 ...

  • 针灸禁忌:三大穴位禁针,针灸者必知,避免发生意外!

    中医之声 医学资讯 Official Account 中医针灸博大精深,很多疾病都能通过针灸治疗得到缓解和治愈.针灸治疗并不是所有穴位都能进行针治.对于针灸来说以下的三大穴位是针灸治疗的禁忌穴位. 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