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16 蔡师师承班 晚报
一剪梅 费玉清 - 天之大
今天由程会师兄引出话题,大家热烈的讨论了人参这一重头中药的来龙去脉~
程会:请教一下,新鲜人参放冰箱,烂了,我抠掉烂的,就是右边那个,还能用么?据说是十几年的人参。
徐光琦:通风处阴干如何?
夏玉珍:蒸了,晒干,不好吗?
钟美平:蒸了晒干,是不是变红参了? 潘俊:用碳火慢慢烤干。
韦万龙:红参也不错啊,生晒参长于益气生津,变成红参,补气强心的力量大增,只是十几年的林下参,一般人舍不得那么干。
潘俊:人参只有东北才有吗?
林广厦:这个不像林下参太肥了。古代上党出人参,现没有了。
韦万龙:太肥了,多半是园参😂
潘俊:古代说的人参,多半是党参
韦万龙:所以有人推测,张仲景的四逆汤不放人参,就是因为那时候就是党参😂
林广厦:园参培植的好也有用。行家不会选肥大的,选个小皮皱的。
潘俊:倪海厦说就是党参。本草记载甜的,可是人参苦的。
韦万龙:四逆汤——张锡纯来复汤——李可老先生破格救心汤——参附针,都是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与完善啊!
陆兴林:人参用于急救,党参药力太弱,根本不是一个档次。在不得已情况下用党参代替人参而已。
韩冰:扔了吧!变质了,不能吃。
潘俊:现在的人参就是萝卜。那不如用甘草黄芪代替得了。
林广厦:不是,古上党确有人参,这个品种不是党参,和东北参也有区别。在郝万山讲伤寒论讲坐有说到,它是介乎人参与洋参之间特点,60-70年代有药工在野外见过一两株。人工培植的品种最靠近野生的是石柱参,不过此参无制作成红参的。
韩冰:我们这种人参的超级多。
韦万龙:现在有大量研究资料与实地考察的证据,证明了,不独东北产五加科人参。
跟三七的情况相似,原本产于广西靖西田阳附近的田七,引种到了云南文山(其实距离很近),由于大规模种植,批量生产成了集散地,成了品牌,最后世人只知云南文山是三七的道地产区了。
程会:好吧,我扔了。原来胖胖人参不是好人参。
韩冰:园参,不值钱。
韦万龙: 不用扔的😂别把园参不当人参。再怎么不值钱,补气还是比萝卜强。
周老师:人参最早的主产就在山西,所以古书上面呢称为上党人参。那么其实山西的五台山一带呢一直到李时珍的时期还都能够采挖到人参。所以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面就说当地的老百姓把人参视为地方害。为什么呢?因为那个时候的老百姓苦不堪言呐,每年必须要挖大量的人参给朝廷里面上供。上供的数量不够,地方官员呢就要受到遣职,那么最后各级所施加的压力,最终都会压到老百姓的头上。
韩冰:变质人参对身体有害。
程会:万一吃了流鼻血咋办。
韩冰:不会的。
程会:我还是生吃算了。
韩冰: 生吃也没事,我栽人参时候一天吃三根,吃10多天也没啥事!不过人参吃也分体质。
程会:我气虚,属于吃一斤桂圆都没事的那种
周老师为大家介绍了人参的前世今生😁
周老师:明代以前山西肯定是产人参的,所以李时珍才有那样的记载。后来由于这个山西五台山一带的森林被大量的开发,所以到了明代后期山西地区基本上就没有人参可以采。但是我认识的这个山西朋友就近几年也采过野生人参,就数量非常非常有限。几乎是绝迹了,那么后来在东北地区以及这个长白山为主的这一带,就是说大致在北纬大致相同的一条纬度上就发现了比较多的人参。所以从那个时候起呢就主要使用那里的人参了。所以就有了东北人参和吉林参长白人参这样的称呼。
那么东北的人参啊当年是这个女真族的发家的主要财源之一。女真族最后成为这个,就是女真族就是满族的先民嘛,最后打进这个汉族的区域建立的清王朝,那么东三省的话一直是他们的老家了,当年他们就是靠这个人参的贩卖起家的,作为这个资本起家的。那么最开始清朝政府呢,人参一直作为贡品。最开始人参是不允许种植的,种植人参就像是造假一样,那么是要被砍头的。但是后来野生资源越来越少越来越少。最后呢就会有了这种仿野生种和这个园参这样的种植,最后被迫允许种植。但是他也是官方的,就是政府经营的,不是私人搞的。
因为野生的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朝廷的需要。那么最后啊,当然在清代还是有不少的野生人参,那么近代的话就是更少了。现在我们要满足这个市场需求,只有靠这个园参,那么稍微好一点的就林下参了。
其实北方很多区域他都有人参分布啊!像东北,河北的北部,内蒙,山西,陕西以及湖北的一些大山啊靠北方的一些区域,以前都有人参分布,只是说因为这个东西价值太高了所以一采挖就很容易采绝。
韦师兄找来书上有关人参记载
夏玉珍师兄晒一下存货
韩冰师兄转载过来的图片,大家说是:黄精
林天禄: 这黄精一年一头好几年了成份足了。十来年了好货。
夏玉珍:黄精真的是一年长一节?有人说不一定,一年长好几节的都有。再说到冬天时,黄精在土里不会烂掉吗?
潘俊:不一定的,我以前也这么觉得,根据土壤和水分光线决定。
师父斧正:
黄精一年只可生长一节,这是毫无疑义的!年份好的時候,营养,温度,水份供应充足那一节就肥厚些,反之,瘦小些。无虫害,病害時老节不会烂的。我们实地采挖时可明显看到每年各节大小是不同的,一般同一地点採挖到的黄精在相同对应的年份的表现基本相同,因气候等条件相同。气候学家可据此推测过去年份当地的气候条件的变化。树龄也一样,一年一圈,所以叫年轮。老树钻孔取芯可推测上千年气候变化,得出规律。有時条件好,土肥软,气候又特别适宜,那一年的黄精可异常发育,两侧的备用隐生芽也发育,第二年可长出二,三个芽来,各自发育,也是一年一节,长多年后形成盘根错节。累计生长年龄時只计主生节。不但黄精如此,八角莲,七叶一枝花,白芨,根茎也是这样。除了新生节有芽可繁殖,老节只是储备物质,而且各节储备年限不同物质含量和成份也不同。就象甘蔗一样,同一根甘蔗每节含糖量不同的,吃过的都知道。黄精等也一样,太老的节纤维多些,太嫩的水份多些,中间质量最好。所以我们采挖黄精,七叶一枝花時,应切下前节嫩节,将芽头留在土中,第二年又可照常生长。可有效保留物种,也不太影响收获量,还最大限度保证药材质量。因前面芽节都是水为主,有效物质少。这几种名贵药材都是浅生,横长的,很容易顺生长方向切断根茎。芽头完全可以不动它,只挖采后面大半就行!我要求我的徒儿釆药時必须遵守这个原则,否则今后无野生药釆了。提议国家收购应用药時,只收购无芽节的,连芽一起挖采的反而不收,促使采药人主动不采芽节,这可有效保护野生种源!I
程会师兄拍摄的龙葵
陈东师兄采来的女贞子
林天禄: 晒干泡酒喝,一阴一阳中和下来是好东西。
陈东: 准备尝试做点二至丸。
程勇:蒸熟晒干的女贞子泡酒,是不是可以缓解白发啊?
徐俊莉:采下来以后怎么炮制呢?百度了,酒拌蒸。
陈东:需不需要先晒干再蒸?
李定奎: 不晒干它就无法吸收酒呀,冬至采为佳,差几天。二至丸,冬至夏至。 用客家米酒制女贞子最好,补益性最好。
程戈: 师兄请问二至丸中墨旱莲用叶还是全草?
李定奎: 全草,叶子没多少。
李定奎师兄分享的桃金娘和臭牡丹
李师兄问这是三角枫吗?
徐杨坤师兄分享的见血清
这是茯苓吗?刘伟国师兄如是问。
史建祥师兄答:土茯苓。
王品仁师兄说:师父讲这两者完全不同,土茯苓是藤一样的植物,茯苓是一种菌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