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错位、点头、仰头、旋转会带来这么多麻烦?

过年在家最烦人的莫过于熊孩子了
熊孩子以其粘人、好动、不懂事出名
经常把大人们弄得焦头烂额

本以为上班以后就能摆脱熊孩子的烦扰了

但是你肯定没想到的是

你的身体里还住着一位“熊孩子”

一不小心就会出来烦你

这个“熊孩子”就是我们的骶骨

骶骨

骶骨是由五块骶椎融合而成的,呈倒三角的形状。其下缘成为骶骨尖,上缘成为骶骨底。骶骨的左右二侧为髂骨,上面为第五腰椎,下面连接尾椎。自古以来,瑜伽学所谓的脉轮(Chakra),东方医学所谓的丹田等的能量聚集区,正是骶骨的所在位置。
骶骨
骶骨的错位一般不被重视,大部分都将眼光盯在了髂骨的错位上面,其实骶骨也有属于自己的错位方式,骶骨的错位形式有如下三种:骶骨点头、骶骨仰头、骶骨旋转。骶骨也有向一侧倾斜的情况因为比较少见所以不在本文进行讨论。
骶骨点头
正常情况下腰骶角的正常范围为34°—42°之间,女性的腰骶角一般偏大,骶骨点头时腰骶角一般增大,有一部分人说的骶尖上翘与骶骨点头其实是同一个概念。
骶骨点头时一般骶骨角会增大
表现:
骶骨点头时一般腰椎生理曲度会变大,其中也有一部分是减小的。骶骨点头时腰椎二侧的竖脊肌一般处于紧张感,劳损严重,不能长期久坐和负重,部分患者会伴随腰椎滑脱。骶骨点头往往也会伴骨盆前倾。
骶骨点头 — 示意图,黑色为正常位置
骶骨仰头
骶骨仰头则腰骶角一般会减小(小于34°),第五腰椎的椎间盘夹角也会相对减小。骶骨仰头时候一般生理曲度会减小,甚至腰椎反正。腰肌相对来说无力,腰部容易疲劳,有部分患者伴随腰椎间盘突出症。骶骨仰头往往也会伴随骨盆后倾。
骶骨仰头 — 示意图,黑色为正常位置
骶骨仰头伴腰椎生理曲度减小
骶骨旋转
正常情况下骶骨中心线到骶骨二侧外缘的距离是相等的。如果二侧距离不等则代表骶骨旋转,测量二侧数值,数值大的一侧为骶骨向后旋转,数值小的一侧为骶骨向前旋转。骶骨旋转一般会引起骨盆絮乱综合征,患者也会有内外八情况出现,在动态的步伐中会发现患者的步态异常。
a>b,左侧骶骨向后旋转
小结:骶骨错位以骶骨前倾和后倾是最多的,其中对患者影响最大的时骶骨前倾,骶骨前倾如果伴骨盆前倾会引起腰椎生理前曲增加,胸椎后凸加大形成严重的驼背含胸姿态,颈椎生理前凸也会随之增加。相反如果骶骨仰头则相应的生理曲度都会减小,脊柱功能部分丧失,椎间盘压力增加,脊椎关节容易增生等。
骶骨错位的原因

01

外力作用

本病多由间接暴力,包括突然的旋转力、牵拉力、侧向传导力等急性外力以及长期的肌腱侧面牵拉等慢性外力而造成。在一定方向暴力作用下,可使股直肌、股后肌、股四头肌等牵拉引起骶骨或髂骨移位。创伤所造成的骶髂关节错位在临床中也属常见。最常见于车祸撞击腰骶部后,单侧臀部呈半仰卧位突然坠地,或高处坠下单侧臀部呈半仰卧位着地或单足猛力着地,使骶髂关节过度前后旋转,将髂骨向上内方推引起错位。

02

性别因素

妇女经期、怀孕、分娩和产后,由于内分泌的变化,使得包括骶髂关节周围韧带在内的骨盆韧带松弛,造成骶髂关节不稳。在分娩过程中,胎儿对骨性产道的挤压,腹直肌及腹外斜肌的强力收缩、牵拉耻骨上附着点,都可通过暴力传达,使骶髂关节骨错位。分娩后松弛的韧带未完全恢复,此时劳累,轻度的扭伤及碰撞伤等都可发生骶髂关节错位。此与祖国医学产后气血虚弱,血不荣筋,筋不束骨理论相符合。

03

年龄因素

中老年骶髂关节错位,多原因不明者,可能是由于慢性劳损、老化和退行性变所致。内分泌失调、韧带松弛、关节退行性变,从而使关节松弛引起本病。年老、体弱多病、肥胖、活动量少或长期久坐,使骶髂关节负重增加,肌张力弹性减弱,拉应力下降,导致骶髂关节失去正常稳定性,是产生骶髂关节骨错位的主要原因
骶骨的锻炼方法

1、仰卧抱膝伸展

动作如下图所示,注意伸直一侧腿向下压住地面,用手抱住另一侧膝关节向上提起至后侧有拉伸感,保持8-10秒然后慢慢放下来,重复6-8次;
也可以双腿完成抱膝的动作,如下图所示,双手抱膝向上拉起至下背部和臀部有牵拉感,保持8-10秒然后慢慢放下来,重复6-8次。

2、仰卧屈膝旋转

如下图所示,屈膝约90度,双脚平放在地上,缓慢有控制的左右旋转骨盆,注意腹部一定要保持收紧的状态,在无痛的情况下完成动作,每侧8-10次,重复4-6组。

3、仰卧臀桥

屈膝双脚平放在地上,注意膝关节略小于90度,收腹抬起骨盆,用臀肌发力将骨盆抬起至与躯干平行,然后慢慢下方还原,注意避免大腿后群和腰部肌肉过度用力,抬起时呼气下方时吸气,重复15-20次,做4-6组。

4、眼镜蛇式伸展

如下图所示,注意用手缓慢将上身撑起,避免出现疼痛,保持15-20秒,然后慢慢把上半身放下来,重复4-6组。

5、婴儿式伸展

如下图所示,从跪姿开始慢慢将骨盆向下坐在脚后跟上,双手充分向上伸展至最大幅度,保持15-20秒,重复4-6组。

6、鸟狗式

如下图所示,从四足支撑位开始,伸展对侧手臂和腿部至与后背平行,注意要收紧腹部避免腰部出现塌陷,保持3-5秒然后慢慢还原,重复另一侧完成相同的动作,每侧6-8次,重复4-6组,如果感觉比较困难,可以分别交替伸展手臂和腿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