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秦书day102:聊点与党史有关的剧吧

今年是,因为这个原因,出现了多部党史献礼片。但实话说,在这些献礼片中,最让我心心念念的还是《觉醒年代》。论及原因,莫过于剧创们用一颗认真的心对待党史影视化这件事,真正做到了用心二字。这部2021年开年党史献礼片,目前口碑爆火,被网友赞为“YYDS(永远的神)”。
《觉醒年代》播完之后,陆续出现了《理想照耀中国》系列短剧、《中流击水》、《大浪淘沙》与《光荣与梦想》等剧。但《觉醒》之后的剧,质量不一。
在我看来,《理想照耀中国》系列短剧,它总共四十集,每集选取一个主题,集中展现人们对于信念与信仰的坚持,很有感染力,拍摄画面很有年代味道,而且因为时长只有半小时就特别恰饭时间来观看。
《中流击水》虽是在央视一套开播,主演们也多是演技派,但总觉得选角上有某种违和感,比如李大钊的扮演者就过于显老,历史李大钊牺牲时才三十六七岁,结果选一位五十出头的来演,实在看不下去。
《光荣与梦想》,主创也很给力,最吸引观众的地方,该剧李大钊、毛泽东、邓中夏等扮演者延续了《觉醒》的选角。但是呢,《光荣与梦想》问题bug也不少,导演、编剧似乎想表达得很多,但每一个历史事件呈现得过于肤浅,甚至不够唯物主义。据某个网友说,《光荣》在拍杨开慧就义时,竟然让她灵魂出窍和毛泽东对话。我看到网友吐槽的这个时,我惊呆了,这……啥玩意啊。这就跟拍个唯物主义主题的片子,家里供奉着观音菩萨是一样一样的,哈哈哈。
相比《中流击水》、《光荣与梦想》,《大浪淘沙》就是继《觉醒》之后不可多得的党史献礼片。从剧情上,它完美延续了《觉醒》的历史线的走向;从呈现方式上,导演、编剧选择了独特的叙述视角。因为该剧要展现的是从建党到建国这么大的跨度,如果挨个事件来拍,肯定会成流水账,于是该剧选择了现代青年人转述的方式,让今天的人把那些历史事件一个一个地给串起来。这独特的呈现方式,从中我们能看出导演和编剧在揣摩党史方面下了功夫,更是用了心去呈现。《大浪淘沙》每一个串起来的事件,前后衔接自然,主次分明,很好地展现了我们党寻找救国道路的那些努力与尝试。
《大浪淘沙》之所以拍得好,是因为它不是以某位历史伟人为主角,而是展现了那个峥嵘时代下我们的党在不同时期所做的各种选择。这两种呈现是有重大区别的:以某位历史伟人为主角,表现力不仅会很低,而且还有着浓浓的英雄崇拜论在里面;而以我们党为主角,便会更真实展现我们的党在历史进程的各种演化,这样会更加有利地表现在我们党前进程中每位历史先辈们所起的深远影响。再说了,这样的表现也更为客观,更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关于党史的剧好不好,每个人都有一套评价方法,我上面所说的也只是我的一家之言。但一部党史剧要做到好看,我觉得,现在的观众都不会接受那种口号式的,单个事件流水式地汇集在一起的。你说呢?
关于党史的剧就聊到这,明天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