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都是爱|作者王春姑

点击蓝字关注这个神奇的公众号~

这几天我在微信群里老是看到一件事,一父亲和一儿子同时掉进水库里……,这可怕的一幕,让我想起了过去的很多事情。

我的外婆在张榜方咀水吉冲,到她家要经过那座水库的,水库坝上平整,而且来来往往的车可以通过的,一般的我不敢骑车在水库坝上跑。水库下面全是农田,小时候我在那插过田的,水库上有个闸,坝下有蓄水渠道,走到跟前水砰砰的响,急流而上,让人有一种心惊肉跳的感觉,我喜欢从小路斜着爬上去,再沿着山边绕到外婆家。

记得差不多是六七岁那年,母亲生弟弟月里抬去结扎了,我和妹妹不知道怎么去的外婆家,只记得绕过好多的山路,到外婆家就哭了:婆,我娘结扎了...说完就哭的鼻不流涕的,外婆心痛不已,将我们两搂在怀里安抚着:“结扎是好事,现在你们家都圆满了...”随后弄了好吃的给我们,吃完了还捉了一只鸡,带了面和鸡蛋一同前往我们家看母亲。

那时候,外公在桃园看桃子,父亲经常哄弟弟:“艳,剃头啊,剃好了带你们到公那吃桃子”,弟弟信人忽,一年里不知道要吃多少桃子。有时候父亲还真的用箩筐挑着弟弟妹妹,我跟着跑。

那时候外婆和小姨去水库边上洗衣赏,也会带着我,有人爱逗我玩:“卷毛,嗯么时候来的哦”?也有人说:嗯个向桥的丫么跑到我这儿来了呢?还有人说:嗯个代山佬的丫,她们都想逗我说话,说我隔一个山岗声音就不一样的。小姨说我是个“好哭宝”,有时候人一聊我就哭了,更多的时候她们拿好吃的东西给我吃的。

每到过年的时候,外公家会分得一些鱼,把它腌好嗮成腊鱼我最爱吃的。其实,我最怕的是外婆家插秧,从我记得事时起,每年的插秧,割谷我们都有份,她们的田也多,一大早就去扯秧,蚂蟥爬到脚上我们使劲的哭叫,大热天嗮的人漆黑,脸红彤彤。心里稍微有些不乐意,但也无奈啊!祖母是很痛我们的哦,要是到她们家就捉着帮我和妹妹洗头,用篦子帮我梳理,说我娘忙没有功夫照顾姊妹们。娘姊妹好几个,但祖母最喜欢俺爸,每到过年的时候,爸爸带着我串门,一路上要交待,看到哪个哪个怎么称呼,还嘱咐,拜年一定要诚心实意,跪下来的时候要听到响声。还说人在灶门口不能说拜年,人在外面也不能说拜年,非要到正屋去说拜年。人家也总是问他:嗯屋的丫怎么果听话,怎么教出来的呢?父亲人随和,到哪里都得人喜欢。他有个特点就是人家上咱们屋里吃饭,非要我们几个帮着盛饭,那个时候我和妹妹抢着干,给客人盛的满满的。

自我出来打工之后,再也没有去外婆家插田了,只有我们在过年的时候才能看到她们。出嫁的时候,祖母给我们添制了纪念品,说这么多的外甥中只有我和妹妹两女娃。祖母,娘,大娘和小姨都会哭嫁,至今我还记得:“什么儿啊肉啊,你到人家去要孝敬人家公婆,长哥当父,长嫂当母亲,要尊重丈夫,出门观天色,进门观颜色...”这些都是苦口婆心的教导,我终身难忘。

外公,外婆早就走了,大舅也不在了,我心里都是痛,过年的时候忙空了,老伴总是说:走啊,带你们到张榜去玩,看看

大娘,往事历历在目,难以忘怀,泪花里有回忆有惆怅,满满的爱伴我走向远方!

作者简介

王春姑,蕲春县向桥乡胡山村人,现在江苏昆山市工作,从小喜欢文学,诗歌,散文,信奉活到老学到老的人生理念,一直坚持业余写作。

《家乡文化天地》微信平台征稿启事

本微信平台欢迎全球各地的湖北人、蕲春人、以及各地热爱乡土文化的人士投稿,散文、小说、格律诗词、古风诗、民歌民谣、自由体诗、精彩摄影、绘画、书法、经典自拍短视频、精彩自唱歌曲、戏剧、相声、曲艺等等文化作品,都受欢迎。各类作品文责自负,不得抄袭他人,作品力求原创,若在其他报刊或微信平台上已发表过,务必请注明,以免误判。

为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各投稿者务必请附上个人简介一则,近身照片一张,以及与作品有关的照片若干张。

各类文章的打赏金,一周内累记超过20元的,除去微信平台的维护扣费外,原创文章作者和平台的运营者按7:3分成,须一周后到账。

在这离多聚少的打工年代里,愿五湖四海的老乡们能在网络中团聚、相知,言说自己的难忘故事,发表自己的生活感悟,分享久违了的乡情文化,联络同乡故旧之间的感情,传播时代正能量。愿这个平台能为各位老乡的生活带来一些温暖,一抹亮色……

为了更好地服务分布全球各地的乡亲和各界读者,来稿中的部分合适作品,将会在今日头条、新浪博客、新浪微博和百度百家号等同名网络平台中刊发,敬请留意。

本平台对所有作品仅作展示,请各位作者请自行做好来稿的相关校验,以及文字的把关工作,各类文章文责归作者自负。

投稿QQ邮箱:631832697@qq.com

最接地气的公众号

敬请您的关注

长按上面的二维码可以关注本公众号

关注是最贴心的支持,

转发是最温馨的鼓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