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251章)

高力士向李隆基进献的锦囊妙计,就是让素以能歌善舞闻名洛阳的寿王妃杨玉环在千秋节这天向皇上献舞一曲,配乐就用皇上创作的《霓裳羽衣曲》。
当李隆基听到这个妙计时,顿时眼前一亮,仿佛久已熄火的柴堆重新燃起了火星,捻着胡须,不动声色地露出了笑容。
说起千秋节,还要从729年说起。那一年,在左丞相源乾曜、右丞相张说带领下,文武百官联合上表,请将皇上的生辰(八月初五)定为千秋节,寓意是大唐江山千秋万代。
将皇上的生日作为天下人的节日,这在唐代以前还史无先例,李隆基作为盛世天子,算是开了一个先河。
自729年以来,每年八月初五,李隆基都会在长安兴庆宫内的花萼相辉楼或东都洛阳广达楼前举行盛大宴会和乐舞表演,与文武百官、天下百姓同乐。
为了给宴会助兴,教坊乐师创作了《千秋乐》《蝶恋花》《清平乐》等大曲,当然,最有名的当数李隆基主创、王维参与编曲的《霓裳羽衣曲》。
740年八月初五,是李隆基55岁生辰。在李林甫和高力士的联合策划下,这年的千秋节自是比往年更为隆重热烈。
华灯初上,当百余匹舞马在《倾杯乐》《千秋万岁曲》等乐曲中或“奋首鼓尾,纵横应节”,或在勤政务本楼的三层木板上“旋转如飞”,或在大力士举起的床榻上纵身跳跃,当其中那匹领头的舞马微蹲后腿、衔着酒杯给李隆基敬酒祝寿时,整个宴会达到了高潮,文武百官齐齐爆发出经久不息的如雷掌声。
忽然,从高空中传来一阵悠扬的拓枝舞的乐声。这乐声虽然不响,却自有一种魔力,能让在场众人不由自主地安静下来。在这舒缓的琵琶声中,众人纷纷看向了出现在广场正中舞池上的那个优美身影。无论是那柔若无骨的腰肢,还是高耸入云的发髻,都透着一种说不尽的妩媚、看不厌的动人!
李隆基也被这个身影牢牢吸引住了,他不由倒吸了口凉气,这身影、这舞姿、这风韵,像极了当年那个让他一见倾心的武落衡!“衡娘,你是按自己的容貌挑选儿媳的么?世间怎会有如此像你之人?”李隆基不由在心里喃喃自语。
正当他看得如痴如醉时,《霓裳羽衣曲》的乐声嘎然而止,杨玉环收回向空中甩出的泛着银光的披帛,在舞池中央一气转了数十圈后,回眸一笑,飘然而去。这一笑,恰如征服李隆基的最后一个利器,将李隆基彻底震慑住了!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尽管杨玉环早已走远,但李隆基的眼神还久久停留在舞池中央,仿佛那里永远有一个绝世佳人!
“皇上,寿王妃的舞姿,果然名不虚传吧?”这一切,高力士看得明明白白,他心头甚喜,看来,他的妙计果然奏效了。要知道,自从武惠妃去世后,皇上已经很久没有这样看过一个女子了!
在一片金碧辉煌的灯海中,千秋节的歌舞表演高潮迭起,但李隆基似乎已经无心于此。他的肩膀渐渐松垮了下来,向身后的龙椅懒懒地靠了过去,过了许久,才意味深长地看了高力士一眼:“力士,名不虚传的,岂止是舞姿!”
高力士顿时明白,杨玉环不仅吸引住了皇上的眼睛,更是走进了皇上的心里。看来,这不是一支舞曲的结束,而是一部大戏的开始。
宴会结束后,杨玉环随寿王一起回府,一路上,心情甚是欢畅。
“殿下,我已经很多年没有这样尽兴跳舞了,我怎么觉得,跳舞时的我,才是最自在的我呢?”
“玉环,今日是父皇生辰,你为父皇跳舞助兴,让父皇高兴,我替父皇谢谢你。”虽然李瑁比杨玉环年轻一岁,但在李瑁心里,杨玉环永远是一个长不大的无忧无虑的小女子。
“殿下,说真的,我真想天天跳舞给人看,这比拘在宫里发闷好玩多了!”杨玉环侧头回想着方才的曲子,一脸意犹未尽道。
“玉环,我知道你喜欢跳舞,不过,你是王妃,若总跳舞给别人看,到底不妥。你若觉得闷了,往后我多陪陪你,如何?”李瑁搂过杨玉环,凑到她耳畔低笑道,“或者,咱们尽快生个孩子吧,这样你就不会觉得闷了。”
听李瑁提到孩子,杨玉环的心情瞬间从高峰跌倒了谷底,看了看自己平坦的小腹,叹了口气道:“殿下若是想孩子想得紧了,妾身这便去寻个妥当人来为殿下侍寝……”
不待杨玉环说完,李瑁就吻住了杨玉环娇艳欲滴的唇,过了好久才松了口气,低声笑道:“不是你说觉得闷么?我可从来都不觉得闷,有你就好。”
杨玉环心头涌起一阵暖流,娇嗔着轻捶了几下李瑁,伏在他怀中嗤嗤笑了。(未完待续)
(0)

相关推荐

  • 杨玉环自缢一百年后,还“害”死了皇帝宠幸的女子

    唐太宗李世民曾谆谆教导自己的子孙们,要以史为鉴,牢牢记住,水可载舟,亦能覆舟. 两百年后,他的一位做了皇帝的后代,紧紧地记住了他的话,于中晚唐乱象之中,励精图治,从谏如流,体恤百姓,收复失土,抑制宦官 ...

  • 李隆基为何喜欢杨玉环?原来是有特殊功能

    李隆基为何喜欢杨玉环?原来是有特殊功能

  • 解读张祜《集灵台》:敢写诗讽刺皇上,虽然含蓄表达不满,这位诗人也真够胆大的

    今读古诗,大多是写景抒情,或者通过写景含蓄地表达自己的内心,即使对当朝不满,也会晦涩的表达出来.但直接对皇上进行讽刺,却是少见,哪怕是间接表达也极其少见,因为这要是被治罪可是掉脑袋的事,甚至可能株连九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237章)

    当崔希逸向王维吐露这件不敢和外人道的心事后,心里好受了许多.王维也感动于崔希逸对他的信任,两人惺惺相惜.一见如故. 河西节度使管辖范围很大,下设赤水军.健康军.玉门军.张掖守捉.交城守捉.白亭守捉等.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199章)

    第199章 烫手山芋 这天,当武玉娘蹙眉告诉李林甫,张九龄拒收紫竹席,武惠妃很生气时,李林甫哈哈大笑道:"这很意外么?我早就知道会是如此!" 武玉娘一脸不解道:"既然你早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191章)

    第191章 侍郎拜相 咸宜公主的婚事定了后,735年春天,武惠妃开始操心李瑁的婚事. 这日,李林甫让武玉娘进宫捎话给武惠妃,为了彰显寿王的地位,寿王所娶的女子宜出自崔.卢.郑.李.王等世家大族,李林甫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3章)

    "仙芝--"莲儿似醒非醒,口中一直叫着仙芝的名字. 屋中放了两盆燃得正旺的炭火,王维往盛着热水的铜盆里浸了浸手,直到手上完全热乎了,才小心翼翼地往莲儿额头上摸了摸,两天了,烧依然没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2章)

    风追着风,云堆着云,四野凄沧,草木含悲. 莲儿做了一个梦,一个很长很长.似乎没有尽头的梦. 梦连着梦,梦套着梦,梦醒了还是梦.有些梦倏忽即逝,有些梦萦绕不去,一个接着一个,如一条时而舒缓.时而湍急.时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1章)

    当李隆基斩杀高仙芝和封常清后,他才突然意识到,要找一个能接替他们驻守潼关.剿灭叛军的大将,并非易事. 思来想去,李隆基决定让曾经的两镇节度使.西平郡王.突厥老将哥舒翰出马!哥舒翰出生于699年,此时的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0章)

    高仙芝并不知道,洛阳城破后,封常清写好了表文待罪,苦于一直没有机会送呈皇上.临刑前,他交给边令诚,请他务必送呈皇上. 边令诚不以为然,随手扔到了一边.斩杀高仙芝和封常清后,他在军中无聊,让陌刀手把封常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09章)

    高仙芝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他能想到的是,皇上会因为他和封常清退守潼关而发怒,但他没有想到的是,皇上会因此要他们以死赎罪! 在这个过程中,有个人一直在李隆基身边煽风点火.火上浇油,他就是和高仙芝有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07章)

    潼关守住了,长安暂时安全了!然而,高仙芝却隐隐感到不安. 在他决定将5万大军撤回潼关时,一个念头在他脑中一闪而过:不经一战就放弃陕郡,皇上会怎么看他?他如何向皇上交代? 但是,当时危在旦夕的情形容不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