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一个被忽略的文化高地

唐乐府里,有个叫《凉州词》的乐府,多写西北边塞风光和战争残酷,最出名的有两首。

一首是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一首是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诗中的凉州,在唐朝时,是和长安、扬州齐名的全国三大文化中心,在中国文化史上,凉州,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

1

大禹治水,在今天的兰州九州台将天下分为九州——豫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冀州、兖州,其中雍州主要涵盖西北境。

△ 天下九州

西周时期,这片土地被西戎占据;秦朝时,月氏在这里放牧;西汉吕后时期,匈奴王莫顿单于派遣右贤王前往河西走廊击败月氏,河西走廊成了匈奴领地。

到了汉武帝手上,张骞凿空西域、霍去病封狼居胥,整个河西走廊纳入到西汉管辖。雄才大略的汉武帝设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是为“河西四郡”。

并将雍州改为凉州(《凉州府志备考》记载:汉武帝元朔三年,改雍州曰凉州,以其金行,土地寒凉故也),下辖陇西、金城、天水、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安定等九郡,覆盖了今天甘肃的中西部。

△ 河西四郡

在1969年武威发现的雷台汉墓中,出土了举世闻名的稀世珍宝、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以及其他文物231件,据出土马俑胸前铭文记载,雷台汉墓是东汉“守张掖长张君”之墓,约在公元186-219年之间。据此可以推断,经过西汉近两百年的经营,到东汉时,这里已有富庶之兆了。

△ 河雷台汉墓出土的铜奔马仪仗队

雍州改凉,进入中原版图,这是凉州的发端。

2

在中国历史上最为混乱、连年混战的东晋十六国时期,河西走廊因远离中原战争,成了士大夫阶层逃难南下、东去之后的第三条移民路径,中原文化人士的填充,让文化在这片土地蓬勃发展,并成就了独特的“五凉文化”。

西晋末年,战乱纷争,东晋政府只能南下偏安一隅,被西晋封为凉州刺史的张轨及其后来者自封为王,在从公元320~421的一百年里,先后建立了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主要活动在河西走廊和青海河湟谷地等处,这五个地方割据政权中,除了西凉外,其他四个政权,都曾把凉州定为都城。

△ 五凉

“秦川中,血没腕,唯有凉州倚柱观。”在这段时间里,凉州治所武威成了当时中国最繁华的大城市,人口最高峰时期达到40万。那个时候全国没有几个城市人口超过40万的,北魏迁都洛阳的时候,人口才60万左右,全国人口只有3000万左右。

五凉的学术文化传承绵绵不绝。在儒学上,有郭荷传郭瑀,郭瑀传刘昞尤其是刘昞写了大量的著作,经历五凉各朝,死于北魏前期,北魏孝文帝称“德冠前世,蔚为儒宗”。河西走廊涌现出了一大批学者,著书立说,教书育人。

△ 大儒郭瑀

佛教文化也达到了一个空前兴盛的阶段,《高僧传》里边凉州当时占了一半。不仅有鸠摩罗什这样的高僧弘扬佛法翻译佛经,而且在昙曜的主持下修建了集佛教与艺术一体的武威天梯山石窟,成为丝绸之路上石窟的标志和样本。

后来,鲜卑族的北魏王朝拓跋氏,他们在占领凉州以后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把凉州的精英进行迁徙,我们不要小看武威不要小看凉州,这些艺术巨匠,为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的开凿,提供样本和工匠,这种造像艺术被称为“凉州模式”,现在大同云冈石窟的门口还矗立着昙曜的雕塑

△ 鸠摩罗什

△ 昙曜

△ 天梯山石窟

当时的凉州,是中原战乱纷争下结出的一朵奇葩。

3

到了隋唐时期,河西进入了又一个历史阶段。

隋朝炀帝继位后,为了拓通丝绸之路,经营西域商贸“互市”,保证长治久安,决定西巡,隋大业五年,隋炀帝过凉州,临张掖,登山丹焉支山,参禅天地,谒见西域二十七国使臣,举行了盛大的“万国博览会”。

△ 隋炀帝举办的万国博览会

唐朝贞观三年(629年),玄奘西行求法,途经凉州,停留了一个多月,在《大唐西域记》里,玄奘描述凉州为河西都会,襟带西蕃,葱右诸国,商侣往来,无有停绝。当时中原闹灾,凉州的富足显得一枝独秀。

《读史方舆纪要》曾这样描述它的繁荣:唐之盛时,河西、陇右三十三州,凉州最大,土沃物繁、人富其地。

唐时的武威,文化、经济的繁荣,仅次于长安和洛阳,成为第三城,睥睨河西,风头无两。

△ 玄奘西行停留凉州

文化的根脉具有广阔的生命力和延伸性,在五凉文化的影响下,唐人将凉州视为学术和精神高地。以凉州为背景创作的边塞诗词数不胜数。

李益:腰悬锦带佩吴钩,走马曾防玉塞秋。莫笑关西将家子,祗将诗思入凉州。

岑参:弯弯月初挂城头,城头月初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张籍:凤林关里水东流,白草黄榆六十秋。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

王维:凉州城外少行人,百尺峰头望虏尘。健人击鼓吹羌笛,共赛城乐越骑神。

元稹:吾闻昔日西凉州,人烟扑地桑柘稠。蒲萄酒熟恣行乐,红艳青旗朱粉楼。

杜牧: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白居易:凉州陷来四十年,河陇侵将七千里。平时安西万里疆,今日边防在风翔。

从诗词中可以看出,安史之乱作为一个分水岭,整个凉州乃至河西也遭到了战乱破坏,安史之乱后,凉州的历史地位和长安一起,逐渐下降。

4

凉州地位的衰落,是从成吉思汗的铁骑踏入武威开始的。

公元13世纪中期,元太宗窝阔台执政期间,派阔端驻守凉州,有意进攻西藏,后来派大将达尔汗台吉带兵出征,藏族各首领知道蒙古大军的铁骑威力,于是推举萨迦班智达和阔端在凉州举行了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会谈,被称为“凉州会谈”。凉州会谈奠定了西藏并入中国版图的基础,并深刻影响了此后中国的政治格局和文化格局。

△ 萨迦班智达

明朝时期,武威繁荣逐渐一年不如一年;但所幸的是,这里还有这遗存下来的浓厚文化气息,始建于明正统四年的武威文庙,由文昌宫、文庙、凉州府儒学院组成,号称“陇右学宫之冠”,是凉州文人墨客祭祀孔子的圣地,也是目前西北地区建筑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孔庙,属全国三大孔庙之一。

△ 武威文庙

到了清末至民国,武威逐渐萧条,失去了往日的繁华。

及至后来,武威在黄沙的包围当中,成了西北一座再普通不过的城市了。

5

陈寅恪先生曾经说,凉州这个地方啊,当中原大乱的时候,他居然把中原文化保存得很好,让中原文化很好地进入到隋唐文明。

余秋雨在“凉州文化论坛”上曾说,我们在研究诸子百家和唐朝的距离的时候,我们不能不想到一条非常重要的通道——河西走廊,我们不能不想到一条我们今天越来越重视的道路——丝绸之路,我们不能不想到这条走廊,这条道路中间的关键——凉州文化,这里是非常重要的,枢纽型的作用,凉州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关键所在。

△ 凉州文化论坛

几千年沧海更迭,如今的凉州早已是夜色岑寂,没有了醉卧高歌,也没有了挥斥方遒,只剩下各种文化杂糅的痕迹和古城楼斑驳的青砖绿瓦。

今天的凉州城繁华昌盛,人群熙熙攘攘,再也找不到张骞出使西域的古战场,也看不到玄奘和尚走过的那一条硝烟滚滚,突阙泛滥,举目望去皆是戈壁长天的取经之路,但是偶尔,你还是会从一些蛛丝马迹中听到历史遗留下来的声音,或许是在雷台汉墓的那一列马队里,或许它存在于“鸠摩罗什大师圆寂,以火焚尸,薪灭形碎,唯舌不灰,以证其誓”的古老传说里,又或许,它就在古城楼那一块块地砖的裂痕里。

△ 昔日凉州,今日武威

凉州,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一个因古老而弥漫美丽,一个因热情而充满希望的地方。

这条路张骞走过,玄奘走过,法显走过,班超与霍去病走过,还有操着蒙语,回语的人群也走过,各种语言混杂,驼铃悠扬,声声慢慢铺就了这一条文化长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