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文保志愿者铁岭行之龙首山

铁岭是一座位于辽北地区古老的城市,龙首山是辽北地区文明的象征。龙首山位于铁岭市银州区内,是辽宁省著名的风景名胜旅游区。山势自北向南连绵起伏,最高处为转灯山,海拔156米。南北长约3公里,东西宽约1公里,山中植物生长繁茂,约有300多种。景区林木以松、枫、槐、杏、丁香等为主。岗峦相连,峡谷纵横,植被茂盛,花草相间,绿树苍翠,虫鸟时鸣。还有慈清寺、秀峰塔、魁星楼、四望阁、驻跸塔、周总理诗碑、洗心亭等30余处古今人文景观点缀其间。山下柴河蜿蜒,楼厦林立,虹桥飞架,车水马龙。真可谓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游人到此,无不流连忘返。
铁岭历史悠久,龙首山是铁岭古老而文明的象征。龙首山位于铁岭市区内,是辽北的游览胜地。它东临柴水,西望辽河,由龙首、龙尾诸峰相连组成,状若飞龙,起伏蜿蜒十余里,被称为铁岭的天然屏障,在龙首山上有许多古代建筑。


古老的慈清寺坐落在龙首山北峰之巅,原名秀峰寺、水潮寺,又称三清观,1988年被列为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寺院为一座古朴的四合院落式建筑,有正殿、东西配殿、藏经阁、醉翁楼。院落前还有半墙、宿云两座碑亭。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檐下有廊,横枋有鲜艳的彩绘。殿内供释迦牟尼等三尊佛像,并立有八大金刚泥塑。醉翁楼原为山门,1921年重建时改为木结构硬山式二层小楼,一楼为进出寺院的通道,二楼原为文人墨客品茗赋诗之处,现改为贵客休息室,藏有多幅名人题咏龙首山的书画。




秀峰寺塔位于慈清寺南百米处,为八角九级实心密檐式砖塔,也建于明弘治年间,1591年重修。塔身有砖雕佛像、佛龛。秀峰寺塔的北面有陶然亭,南面是滴翠亭,滴翠亭南有魁星楼。秀峰寺塔的东面还有一座小石亭,亭内的石碑上记载着古塔的重修经过。慈清寺1988年被列为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

魁星楼始建于乾隆二十九年(1754),后毁。1982年、1999年两次重修,楼内有“八仙过海”和“琴棋书画”等彩绘图画。绿荫环绕着它,花墙紧簇着它,那精巧的四角飞檐,图案别致的四格窗棂,都独具一格,令人赏心悦目。

高鹗诗碑亭
高鄂——铁岭人,清乾隆、嘉庆年间曾任阁中书职,是《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碑亭选其诗一首:“老去风情减昔年,万花丛中日高眠,昨宵偶抱嫦娥月,悟得光明自在禅”。高其佩诗碑亭:高其佩——铁岭人,中国指画创始人,以大量指画作品闻名于清康熙、雍正年间。碑亭选其亲笔指头画诗:“天设精良自有意,山开怀抱其无心,等闲未许任轻到,不独知音在一琴”。高其佩诗碑亭、高鹗诗碑亭等。近几年,龙首山上又新建和维修许多供游人观赏的新景观。



八景亭
位于龙首山中部,因绘有铁岭八景图(龙首寻秋、柴河晚渡、白塔横云、鸳湖泛月、红崖积雪、蓬渡风帆、帽峰云树、山廓朝烟)而得名,此亭高大壮观,造型优美。亭名为书法家沈延毅所书,亭身彩绘之多,颇为罕见,有铁岭八景,八大仙人、八种名花、八种动物和八卦图等。

驻跸塔,俗称城南小塔。位于龙尾陡峭的山峰上,始建于明万历年间,为明朝辽东总兵李成梁所建。后因清康熙十年(1671年)清圣祖康熙皇帝东巡途经铁岭并登上龙山于此驻跸,从此得名。此塔为青砖结构,是八角密檐式九级空心塔,由于年代久远,塔身砖瓦时有脱落。2000年5月铁岭市政府决定投资对此塔进行修复,在拆除顶端砖瓦时,从塔顶南侧背靠塔刹处发现一砖砌碑龛,碑龛中放有2块铜板和2块石碑。铜板上阴刻《重修灵应寺塔记》,对塔的维修情况做了详细记载,第一块铜板是正文,背面是修塔的主持者辽东总兵官李成梁,其弟李成材,其子李如松、李如梅、李如柏等30人;第二块铜板正面刻的是李成梁夫人宿氏等24人,背面刻有住院僧等9人。
塔旁有驻跸亭,亭内的诗碑上刻有当年康熙皇帝满情豪情的《铁岭》诗:“雨余塞草自绿,日出山花更红,辙迹神州近远,骥鸣广陌东西。”这首诗不仅写出了龙首山之美,而且表达了他立志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




上几张老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