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注释(十二)

【原文】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

【译文】孔子说:“道不会远离人。如果人因为行道而远离人群,就不能称作行道。《诗经》中说:‘伐木制作斧柄,斧柄的样式就在眼前。’手持斧柄伐木,用来制作斧柄,侧目观察,仍然会认为差得很远。因此,君子对待别人的过错,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人能改过则止。忠恕以待人,就离道不远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之道有四,我一样也未能做到:要求为人子者尽孝以侍奉父母,没能做到;要求为人臣者尽忠以侍奉君长,没能做到;要求为人弟者尽悌以侍奉兄长,没能做到;要求做朋友的先施信于朋友,没能做到。德常践行,言常谨慎。行有所不足,则不敢不勤勉力行;言而过其行,则不敢尽出。出言返观自己的行为,做事返观自己的言谈,君子又怎么会言行不笃实呢?”

【注释】

① 总说

宋·黎立武《中庸分章》:“四章引夫子之言,明修道之教与道不可离之意。道者,率性而已,岂远于人哉?为道,行道也。行道而远于人,是违性,非道也。己之性,即人之性,尽己斯尽人矣。以人治人,谓修道之教,不假外求,非如伐柯之取则犹远也。达道存乎君臣、父子、昆弟、夫妇、朋友之伦,为道存乎事父、事君、事兄、施友之际。仁义礼智之端,喜怒哀乐之发,非言无以宣,非行无以著。故曰‘庸徳之行,庸言之谨’,曰‘言顾行,行顾言’。言行之发,可不谨乎?庸德庸言,亦《乾》‘九二’之言也。引此释庸之名,以明中节之和,修道之教也。以人治人,忠恕之道也。忠恕者,中庸之异名。尽己,忠也。推己,恕也。其本体曰仁,其大本曰诚。仁者己立立人,己达达人。诚者尽性以尽人物之性是也。然《论语》言‘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此言‘忠恕违道不远’,何也?曾子教人明道者也,以全体大用之名言之,是指出忠恕之义。子思教人为道者也,以尽己推己之事言之,是为行忠恕者言。施己施人,盖为道而行忠恕者也。由忠恕行,虽或违于道,亦不中不远矣。《孟子》曰:‘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前章言‘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此言‘君子之道四’而五伦备矣。”

宋·卫湜《礼记集说》:蓝田吕氏曰:“此章言治己治人之常道也。苟非其人,道不虚行。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故道虽本于天,行之者在人而已。妙道精义,常存乎君臣、父子、夫妇、朋友之间,不离乎交际酬酢应对之末,皆人心之所同然,未有不出于天者也。若绝乎人伦,外乎世务,穷其所不可知,议其所不可及,则有天人之分,内外之别,非所谓大而无外,一以贯之,安在其为道也与?”

② 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清·康熙《日讲四书解义》:“子思曰:孔子之言曰:道率于性,不外人伦日用之间,何尝远人?故为道者为人而已。若人之为道,必欲离人而求诸高远,便非所谓率性之道矣。”

宋·卫湜《礼记集说》:建安游氏(酢)曰:“仁,人心也。道,自道也。则是道不离自心而已,夫何远之有?人之为道而不本于心,则违道也远矣,故终不可以入道。”

延平杨氏(时)曰:“仁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道岂尝离人哉?人而为道,与道二矣。道之所以远也。执柯以伐柯,与柯二矣,为道之譬也。睨而视之,犹以为远,为道而远人之譬也。执柯以伐柯,其取譬可谓近矣。睨而视之,犹且以为远,况不能以近取譬乎?则其违道可知矣。”

河东侯氏曰:“前章言道之大也不可载,小也不可破。子思又恐学者穷高极远,游心天地之外以求所谓道者,则其于中庸也远矣。故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

③ 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

宋·卫湜《礼记集说》:蓝田吕氏曰:“柯,斧之柄也,而求柯于木,其尺度之则固不远矣。然柯犹在外,睨而视之,始得其则。若夫治己治人之道,于己取之,不必睨视之劳,而自得于此矣。故圣人推是心也,其治众人也以众人之道而已,以众人之所及知责其所知,以众人之所能行责其所行,改而后止,不厚望也。”

延平杨氏曰:“‘以人治人’,仁之也,伊尹以斯道觉斯民是也。‘改而止’,不为已甚也。盖道一而已,仁是也。视天下无一物之非仁,则道其在是矣。然其道终不可为乎?曰:自道言之,则执柯伐柯,犹以为远也。自求仁言之,则唯忠恕莫近焉。故又言之以示进为之方,庶乎学者可与入德矣。”

吴兴沈氏(清臣)曰:“仁义礼知之心,道之所自存,人皆有之。《孟子》所谓‘仁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人皆有是理,特未之觉耳。君子以是理而治人,俾改其所止。”

江陵项氏(安世)曰:“‘执柯伐柯’至‘改而止’,谓修道者以人之道治人之形,使改其不合乎人者而合乎人则止矣。岂有费哉?‘忠恕违道不远’至‘君子之道四’,此以人治人之目也。”

④ 忠恕违道不远

朱熹《章句》:“尽己之心为忠,推己及人为恕。”

宋·卫湜《礼记集说》:蓝田吕氏曰:“忠恕不可谓之道,而道非忠恕不行,此所以言违道不远。孔子谓吾道一以贯之者也。其治己也以求乎人者,及于吾身事父、事君、事兄,先施之朋友,皆众人之所能尽人伦之至,通乎神明,光于四海,有性焉,君子不谓之命,则虽圣人亦自谓未能。此舜所以尽事亲之道,必至瞽瞍底豫者也。故君子责己、责人、爱人有三术焉。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尽道,所谓‘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者也。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所谓‘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者也。以众人望人,则易从,所谓‘以人治人,改而止’者也。”

海陵胡氏(瑗)曰:“忠恕之为道,不远于人情。忠恕积于心,发于外,所为必中。不劳思虑,自然合于人情。是则执柯伐柯尚劳顾视,犹以为远者,言忠恕近人情之甚也。‘忠恕违道不远’者,此复言忠恕之美也。道者,五常之总名。违,去也。去道不远者,夫忠恕以博爱言之仁也,以合宜言之义也,以退让言之礼也,以察于物情言之知也,以不欺于物言之信也,故曰‘违道不远’。”

高要谭氏(惟寅)曰:“中庸之道,合内外彼己而为一,故以忠恕求中庸,极为切近。昔曾子指忠恕便为夫子之道,而子思却因忠恕以见道之不远,何也?曾子所指诚者之事也,天之道也。子思所记诚之者之事也,人之道也。夫子尝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正合子思所记之说,乃学者以人求天之事也。《孟子》从而为之说,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此亦言诚之者之事,以人求天者也。以人求天,行之不已,其至则与天道为一。学者欲求至于圣人,当自体忠行恕而积之可也。何谓体忠行恕?下言‘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即夫子开示体忠行恕之微旨也。”

新定顾氏(元常)曰:“盖人之情,切责之意,每施于人而不喜施于己;宽假之意,每施于己,而不常施于人。圣人不然,以其施于人者而施于己,以其施于己者而施于人,是为如心,是夫子之所谓恕。”

⑤ 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

宋·卫湜《礼记集说》:延平杨氏曰:“圣人岂有异于人乎哉?人伦之至而已。孔子于君臣、父子、兄弟、朋友之间,皆曰‘未能’者,不敢居其至也。君子之学,常若不及,犹恐失之。自谓能焉,其失远矣。”高要谭氏曰:“父子、君臣、兄弟、朋友之常道,虽甚易知,甚易行,及其至也,圣人亦有所不能知,亦有所不能行。夫子若曰吾于此道自谓能尽之,则天下之人皆知其易而不知其难,且将言不顾行,行不顾言,自以为有余而不勉其所不足,不务力行而唯以虚言相尚,固有所行未极其至,而所言先过其实者矣。故夫子以身示之曰此四者虽常道,若其至处则吾皆未能也。此示学者体忠行恕之旨也。”四明宣氏(缯)曰:“道之在人,人皆可能,及其至也,虽圣人犹以为难。君子之道四,人伦之大者莫过如此。孔子以恕求诸人,不敢以其难者责诸人;以忠责乎己,不敢以其易者信乎己。”

⑥庸德之行,庸言之谨

郑玄《注》:“庸犹常也,言德常行也,言常谨也。“

《易·乾·文言》:“庸言之信,庸行之谨。”宋·胡瑗《周易口义》:“庸,常也。言九二之君子有圣人之德,故俯仰循理,从容中道,至于常言必信实,常行必谨慎,是由其性至明,故出处语默,皆合于中和之域,然后口无可择之言,身无可择之行也。”

宋·卫湜《礼记集说》:高要谭氏曰:“吾于常德则行之而不敢已,吾于常言则谨之而不妄出。”林氏(垧)曰:“人情于常者易忽,而圣人尤所加意也。庸德必行,庸言必谨。岂以常而忽之哉?”

⑦ 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

宋·卫湜《礼记集说》:高要谭氏曰:“吾于常德则行之而不敢已,吾于常言则谨之而不妄出。又言自知有所不足,则勉强而力行;自知行有余力则尝抑之而不敢尽出。”

清·康熙《日讲四书解义》:“行易至于不足,不敢不修徳而益勉其行。言易至于有余,不敢有尽言而益求其谨。惟谨之至,则所言者皆与所行相顾而无言过其行之虑,所行者亦与所言相顾而无言不逮行之患。”

⑧ 言顾行,行顾言

孔颖达《疏》:“‘言顾行’者,使言不过行,恒顾视于行。‘行顾言’者,使行副于言,谓恒顾视于言也。”

宋·卫湜《礼记集说》:蓝田吕氏曰:“无是行也,不敢苟言以自欺,故言顾行。有是言也,不敢不行而自弃,故行顾言。言行相顾,知造乎诚,实以自信。此君子所以慥慥造乎诚实之谓也。”

【按】“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是孔子自谦之辞。“庸德之行,庸言之谨”,与《易·乾·文言》“庸言之信,庸行之谨”意思接近。孔子有大人之德而执中道,即九二“龙德而正中者也”。宋·胡瑗《周易口义》以之评价孔子:“又若仲尼,万世之师,其功配天地,其明并日月,然且尝言‘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以仲尼之于四事,岂有不能哉?盖圣人虽有大善于世,而不自伐也。‘德博而化’者,此言既有中正之德,其言常信,其行常谨,又能防闲其邪恶而存其至诚,有大善而不自伐,故其德广而化行于天下矣。”

(0)

相关推荐

  • 《经典研习之中庸》睨而视之

    [原文]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 [章句]睨,研计反.诗豳风伐柯之篇.柯,斧柄.则,法也.睨,邪视也.言人执柯伐木以为柯者,彼柯长短之法, ...

  • 学习的力量一小磊说《论语》 之“君子不多也”

    [原文]9.6 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故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 ...

  • 《大学》注释(十二)

    [原文]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 ...

  • 国学经典著作《荀子》全文·注释·译文 (非十二子篇)

    <荀子>是战国末年著名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况的著作.该书旨在总结当时学术界的百家争鸣和自己的学术思想,反映唯物主义自然观.认识论思想以及荀况的伦理.政治和经济思想.荀子非十二子[原文]假[1] ...

  • 大学语文第十版 第十二单元

    第十二单元·诗意人生 饮酒(其五)(晋·陶渊明) 赤壁赋(宋·苏轼) 闲情记趣(清·沈复) "慢慢走,欣赏啊!"(朱光潜) 启功二三事(黄苗子) 我的自白(钱谷融) 学文例话(四) ...

  • 大学岁月(三十二)

    大学岁月(三十二) 连载小说   作  者:好人一生平安 图  片:选 自 网 络 李亚兰的母亲说:"你知道你们将来毕业分配的政策吗?"李亚兰说:"不知道,还有两个学期呢 ...

  • 大学岁月(二十九)

    大学岁月(二十九) (连载小说) 作  者:好人一生平安 图  片:选 自 网 络 玉洁在汽车保养厂上班也已经半年了,初步适应了工厂的劳动和环境,也初步掌握了磨床操作的基本程序和技能.因为有文化,后来 ...

  • 大学岁月(二十八)

    大学岁月(二十八) (连载小说) 作  者:好人一生平安 图  片:选 自 网 络 教育部早就从全国各个高校了解到了部分老三届同学面临的这个实际困难和严重问题,经过广泛调研,深入研究并报国务院批准,同 ...

  • 大学岁月(二十六)

    大学岁月(二十六) (连载小说) 作  者:好人一生平安 图  片:选 自 网 络 薛松和刘宏急忙跑到系主任办公室,陈书记.张主任和韩梅都在那里,校学生会主席丁伟也在那里,丁伟和他们都是同班同学.见他 ...

  • 大学岁月(二十五)

    大学岁月(二十五) (连载小说)   作  者:好人一生平安 图  片:选 自 网 络   玉洁来信告诉薛松的消息,确实是令全家都十分高兴的事情.延城地区革委会根据上级有关指示精神,要求延城文教卫生系 ...

  • 大学岁月(二十四)

    大学岁月(二十四) (连载小说) 作  者:好人一生平安 图  片:选 自 网 络 "我亲眼看到韩梅和洪岩两人在大街上肩并肩地走在一起的."李亚兰神秘地对陈军山说."在什 ...

  • 大学岁月(二十二)

    大学岁月(二十二) (连载小说)   作  者:好人一生平安 图  片:选 自 网 络   洪岩第一次走进韩梅的办公室,喊了一声:"韩老师,你好!有事吗?"   韩梅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