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郊区老茶馆已成网红,但还有另一种风景却绝少有人领略到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附近,彭镇老街的观音阁茶馆,近些年已成为网红打卡地,尤其对海内外的摄影人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每天不远千里甚至万里前来拍摄采风者是趋之若鹜。观音阁茶馆的老房子老虎灶老茶客还有被大家称为强哥的老板,无疑都是大家重点关注和拍摄的对象。但是,观音阁老茶馆还有一样风景,却是绝大多数观光者和摄影人无缘领略和拍摄到的了,这就是打围鼓。

观音阁老茶馆的围鼓场面

何谓打围鼓?围鼓是四川省川剧票友独有的一种表演形式,没有舞台,一般是七八个最多十来个人围坐在茶馆里或农家院坝头,鼓乐班子各司其职,当然唱的也不可少,生、旦、净、末、丑,视所唱的内容而定,也可一人唱多个角色,但只唱不做动作,更无需服装,所以又叫“川剧座唱”。

在观音阁老茶馆打围鼓的是附近乡镇的川剧票友,他们不定期在这里自娱自乐。

再稍稍普及一下川剧的基本知识:因四川是移民大省(清初开始大规模移民四川,就是大家都听说过的“湖广填四川”),移民来自广东、福建、江西、湖南、湖北、江苏、陕西、甘肃等等东南西北十几个省份,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形成的川戏(建国后改称川剧),就逐渐产生出五种声腔来,它们分别是高腔、胡琴、弹戏、灯戏和昆腔,每种声腔都有各自的特点,但也在相互融汇,这是其它剧种所没有的现象。

当然,川剧最具特点的还是它的打击乐,只要听过一次,再听时你绝对能马上分辨出来。川剧主要的打击乐器有小鼓、堂鼓、大钹、铰子、大锣、小锣、马锣、吊板等等,除了打击乐器,当然还有胡琴、笛子、唢呐、琵琶、扬琴等丝弦和吹奏乐器。在围鼓中,打击乐最为重要,其它乐器往往只需一两样,甚至没有也行。在整个打击乐队中,小鼓是灵魂,打小鼓的人被称为“司鼓”,就是整个乐队的指挥。

小鼓是乐队的灵魂,整个围鼓班子都听从它的指挥。

鼓师同时兼打吊板

非常投入的鼓师

前段时间,听说在彭镇观音阁老茶馆里有川剧围鼓表演,就独自驱车过去拍了一下午。

前面是大锣和大钹

这天在老茶馆打围鼓的票友班子水平不低,相互配合很是默契,大家十分投入,一段唱罢,还会互换角色,看得出都是多面手。

堂鼓

小锣

小钹

大钹

大锣

这位老者在表演过程中交换过堂鼓、小钹、小锣等多种乐器。他的表情也十分丰富

堂鼓

琴师

今天的围鼓论声腔属于川剧中的胡琴。整个演出班子中,胡琴是唯一的丝弦乐器。在川剧五大声腔中,胡琴比较流行于川西坝子。

演唱者有两位,男女各一,角色应该是老生(或花脸)和青衣(或老旦)。

老茶客们听得津津有味

打围鼓不择环境,表演形式十分自由,为戏曲的普及推广做出了贡献,也丰富了乡村的文化活动。怎么样?你听过川剧打围鼓吗?来谈谈你的感受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