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茶隔年喝,普洱放10年,新白茶寒凉?喝茶的偏见,该改观了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喝茶这件事,茶圈正面临两大极端。

一是,用抢头炷香的心态去追春茶,追新茶,觉得喝茶喝越早越新越好。

二是,被经验主义、教条主义误导,陷入XX茶不存若干年,根本不能喝的怪圈。

很显然,站在客观立场,这两种做法都不值得提倡。

一款茶买到手后能不能马上喝?要放多久喝?多长时间内要喝完?

诸如此类的问题,不能盲目一刀切。

结合自己的喝茶感受,亲自试一试,才能得出准确答案。

不过最近在网上看到个“快餐式”茶知识短视频,讲解六大茶类怎么喝:

“绿茶越新越鲜,红茶能存3年左右,岩茶隔年喝好,普洱熟茶10年口感佳,白茶3年以上不寒凉?”

看完后不禁让人担忧,一味地向新手灌输这些偏激的喝茶理念,简直就是误人子弟!

《2》

喝绿茶,越新越鲜?

苏东坡写过,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提到“试新茶”,绿茶茶客无疑是兴致勃勃。

六大茶类里,不发酵,且经历高温杀青的绿茶,确实是“趁早喝完为好”代表。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绿茶不是喝越新越好,越新越鲜。

刚刚加工完毕的绿茶,新茶身上还保留一定火气,直接泡来喝容易上火。

不仅喝起来茶汤的香气滋味仿佛被一股“火气”包住,达不到理想的清新鲜爽风味。

而且,喝多了几杯新茶,还容易出现牙龈疼、牙龈肿等上火的小毛病。

所以,刚刚完成加工的绿茶新茶建议不要马上就喝,而是先放一放。

放十天大半个月左右,才是喝新茶尝鲜的好时机!

等火气散开后,绿茶的清香鲜香才能更好呈现,风味表现更佳。

趁着绿茶风味正鲜美清爽时,建议及早饮用,并且在当年内喝完。

不然等放到第二年再去喝,绿茶“鲜”味容易流失,风味变差。

《3》

红茶能存3年左右,不着急喝?

市面上的红茶,保质期在2-3年左右。

但是不代表,将一罐红茶买到手后并不着急喝,放一、两年也没事。

这样想,太断章取义。

六大茶类里的红茶,包括正山小种、金骏眉、坦洋工夫、祁门工夫等在内,它们的发酵程度较高,没有“越陈越出色”的表现,以喝新茶为主。

尤其是以茶香馥郁,香气独到著称的红茶,像是拥有“桂圆香”的正山小种、拥有“祁门香”的祁门红等,将它们放到两、三年后再去喝,茶汤风味表现远不如新茶好。

究竟红茶买到手后,该放多久再喝?

大多数情况下,直接喝。

虽说制作完成不久的红茶,同样要等新茶散一下火气,放半个月左右再喝。

但是新茶在加工完成后,要经过装箱、打包、分装、运输等,才流入市场内。

等到将其买到手时,十有八九的红茶新茶,可以拆开后直接泡开喝。

不过,带有“松烟香”的正山烟小种,要再放久一些。

烟小种在加工时有经历“烟熏”,茶坯吸附了马尾松在燃烧时发散出来的松烟气息,形成了独特的松烟香风味。

经过烟熏后,烟小种在新茶刚出来时“烟味”气息较重,许多茶友接受不来。

要放一放,等到松烟香逐渐纯正、悠扬、恬淡时,再去喝茶也不迟。

至于说,烟小种“放一放”的等待时间,是3个月,还是半年,一年?关键看个人的接受程度。

对于喜欢松烟香风味的茶友而言,将新茶放数个月后,便可饮用。

这股独特的松烟香,类似烟熏柿饼、烟熏笋干。

喝茶时,能让人联想到“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般,宁静放松的画面。

在一众红茶里,的确是很特别的存在。

《4》

岩茶要等褪火,隔年喝才好?

正式辟谣,岩茶要隔年喝这一说法,并不靠谱。

武夷岩茶里,有句“脍炙人口”的经典——“藏得深红三倍价,家家卖弄隔年陈。”

这句诗出自《闽小记》,作者周亮工,清代人。

诗中提到岩茶要“隔年喝”,特指当时的时代背景。

清朝年间的武夷岩茶,刚刚做出来时不适合马上喝,要放到第二年再喝。

但是,今天的武夷山人做茶,极少有人再做那种需要褪火一年,放到隔年再喝的火功。

所以,岩茶要隔年喝才好,早已不成立。

工艺繁复的武夷岩茶,在做茶过程,有经历复杂的“焙火”。

刚下焙的岩茶新茶喝起来带有浓烈的烟火气,既尝不到岩茶本身的风味精彩,又容易让人喝了上火。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岩茶要等褪火后再喝。

一般情况下,按焙火火功不同,岩茶主要有轻火、中火、足火之别 。

已经焙到“足”火后,再往上继续焙,过犹不及,容易将岩茶焙得近乎焦炭,焙成高火。

按现在业内的划分,高火属于病态火功,不是岩茶主流。

不同的火功,对应不同的褪火时间。

中轻火茶,放三五个月左右。

中足火,要半年以上。

至于高火岩茶,才需要隔年以上。

从岩茶的“适饮期”看,等到新茶褪火后,讲究及时饮用,风味更出彩。

所谓“岩茶要隔年喝”的一刀切说法,早已成为过去式!

《5》

喝普洱熟茶,10年口感才好?

站在理性的立场,这种喝茶建议相当不靠谱!

首先,以10年陈作为喝普洱熟茶的起步,市面上能有多少茶,满足这个要求?

要知道,原料好,工艺到位,仓储得当的普洱熟茶,存量其实并不多,价格也绝非是“白菜价”。

将10年作为喝普洱熟茶起步,门槛过高,注定会让一众新手茶客望而却步!

其次,十年路漫漫,在这段较长的时间尺度内,对熟茶的后期储存有很高的要求。

从基础的存茶原则看,要做到密封、干燥、干净、阴凉、卫生、无异味。

只是随意堆放在一个角落,就不管不顾。

甚至任其布满蛛网,落满灰尘。

这样存出来的“老茶”,仓味重,杂味重,可让人没有勇气喝!

最后,一位向新手灌输“老茶喝年份越老越好”的茶掌柜,不是好掌柜。

新手在刚刚开始喝茶时,不建议盲目喝年份太高的老茶。

不然很容易踩坑,遇到各式年份造假,价格虚高的茶品,上当受骗。

尤其是,作为什么都不懂的新人,将一款普洱熟茶买到手后,商家建议你再存7年、10年喝,不然不好喝。

这样的说辞,极有可能是为劣质茶推脱,找出来的借口。

当下喝起来让人咽不下的劣茶,放到10年后也不会“丑小鸭变天鹅”。

丑小鸭之所以能变成天鹅,原因在于,它本身就是天鹅!

《6》

喝白茶,3年以上不寒凉?

不对,3年以内的白茶同样可以喝。

从客观上分析,“寒凉”一词本身就没有科学量化标准。

所谓性温、性寒、性热、性凉一说,没有准确的划分规则。

所以,将“寒凉”一词扣在白茶身上,本身就不妥。

就事论事,从喝茶感受看,一款白茶要放多久才适合喝?

从大方向看,不同存放阶段的白茶,各有各的特点。

新白茶(存放时间不满一年),茶味清新鲜爽。

老白茶(存放时间不低于3年),茶味甘香醇厚。

陈白茶(储存时间是1-3年),风味居中派,既带有新茶的鲜,也初具老茶的醇。

原料好,工艺好,储存到位的白茶,新茶老茶各有所长,关键靠个人饮茶口味偏好!

另外,从不同的时节特点看。

早春三四月,当年度的新茶还未上市,春日百花开,适合喝香气馥郁的茶类,选去年2020年白牡丹,正好适合。

等到初夏,到了5月后,不出意料,2021年度的高山春白茶,陆续上新,此时可以少量尝尝新茶的鲜爽鲜灵滋味,清新消暑。

转眼到下半年,进入秋冬季后,此时喝白茶的选择,更是丰富多彩。

除了老白茶、陈白茶这个四季皆宜的喝茶选项外。

喜欢喝新白茶的茶客,可别忘了存放满半年之久的白毫银针、白牡丹等,此时的它们,鲜香醇爽正当时!

《7》

喝茶的选择,不宜奉行一刀切。

对待新茶,不能一味追求越早越好。

对于老茶,也不能盲求越老越好。

尤其是对刚喝茶不久的新手,在喝老白茶、老普洱时,更是要多留心。

从新手入门而言,当你感受过白茶在存放半年、一年喝起来是什么滋味时,再去买老茶才不易被骗。

不然,遇到用新茶做旧出来的“七年陈老茶”,分分钟就会让人交学费。

何况享受饮茶带来的乐趣,好比登山,更在意路途过程的风景。

究竟,一款茶要放到多久才适合喝?

用张爱玲的一句经典,可以解释。

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

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0)

相关推荐